人生苦短,再来一碗读后感锦集( 二 )


北方寒冷 , 嗜“大肉” , 但吃法各异 , 比如汪老讲到的“手把肉”“贝子肉” , 嫩嫩的带血了吃 , 估计不是本地人 , 一般人是万万享受不了的;南方的人喜“鲜” , 比如鱼鲜 , 海鲜 , 梁实秋先生讲到的福州的佛跳墙 , 阳澄湖的大闸蟹或者南方的蟹 , 郁达夫在福州吃过的蛎房(大抵是海蛎) , 这些东西可真讲求的新鲜 , 不然 , 时候一过 , 就成了“臭鱼烂虾” , 这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难闻 , 再也别说吃了;颇有地方特色的北京豆汁儿(汪曾祺) , 还有怀旧忆苦滋味儿的野菜系列 , 如荠菜、莼菜类 , 虽上不了台面 , 倒别有另一番滋味 。
看完这些作品后 , 一方面感慨于食物的魅力如此之大 , 几乎每个作家都有关于食物的作品;一方面也感慨文字的力量之大 , 一个个普通的家常菜 , 能在作家笔下如此色相可口 , 不由得会口水直流 。
除此之外 , 这本书的装帧也很有特色 , 裸脊装帧 , 里面配有精美插图 , 还有从文中摘除了妙句 , 对于爱收藏书的书友来讲 , 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
《人生苦短 , 再来一碗》读后感(二):自古文人多吃货 , 一份羹食一分情
原本想着春节前后天气就回暖了 , 可以带着孩子在大自然里撒欢打闹 。只是连日的细雨像是赶在年关补齐这一年的功课 , 淅淅沥沥的下个没完 , 气温也一路向下走 。
我是一个北方女人 , 在冬天里习惯了火炉和暖气 。苏州今年的冬天穿着一件抓绒外衣和普通的线衣就不觉得冷 , 也没有觉得冬天难熬 。最近的雨水让人着实体验了一把刺骨的湿冷 , 身体也不似平日那般灵活 , 像风湿患者一样感觉硬邦邦的 。
这个时候 , 大多数人恐怕都想做这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跑到老牌的藏书羊肉店里 , 一家人围在桌边喝一口热热乎乎的白汤火锅 , 第二件事是去附近的浴场里 , 光着脚丫享受那里的地暖与汗蒸 。
都说留住一个人的心 , 先要留住他的胃 。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眷恋 , 也多是由于记忆里无法替代的味道和习惯 。在《人生苦短 , 再来一碗》这本散文集里 , 就收录了文人墨客笔下的食物 , 字里行间满是人间烟火 。
世间美好的事物有许多 , 而最可控的要数美食 , 其他好事大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磨合 。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会吃也最讲究吃的人群 , 常常“为了一张嘴 , 跑断两条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