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读后感大全( 五 )


在这一历史解释与批判重建过程中,有关黑格尔文艺美学的系统论述,显示了现代中国文艺学的重要成就 。这些研究,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探索方向:一是客观地研究黑格尔美学本身,对黑格尔美学的文本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学术归纳,例如,蒋孔阳、薛华、朱立元、陈望衡、李丕显、邱紫华、蓝华增、雷礼锡、陈鹏等等的研究,重视黑格尔美学自身的系统研究 。②虽然这些研究并不是直接从德语原著寻找思想的解释依据,但是,他们对朱光潜译本的高度重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是从黑格尔美学中受到启示,直接转向现代中国文艺学的探索与理论重建 。在这方面,朱光潜、张世英、王元骧、曾繁仁、邓晓芒等的研究,充分体现了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高度自觉,他们高度重视黑格尔美学与现代中国文艺学主题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吸收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服务于现代中国文艺学的理论建设”(“康德—黑格尔”89-105) 。三是重视黑格尔美学与现代中国文艺学创建的关系,特别是黑格尔与朱光潜美学等的关系、黑格尔与王元化文艺思想的关系,客观正视黑格尔与现代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关系,对此,钱中文、李衍柱和宛小平有着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他们在寻找黑格尔美学与现代中国文艺学的联系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思想事实 。应该说,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皆是有价值的 。至今,在文艺美学中,像黑格尔这样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意识,又具有全面的文艺美学形态观念的美学经典著作还没有出现 。黑格尔美学所呈现的巨大历史感以及黑格尔美学所具有的对主体精神自由的高度重视,在文艺美学思想史上都是罕见的,因此,朱光潜的黑格尔《美学》译本对现代中国文艺学的直接影响,不仅体现在文艺美学观念上,而且体现在文艺美学的综合创造上 。
二、朱译黑格尔美学与现代文艺学的理论主题
我们对黑格尔美学译本以及黑格尔美学影响的学术,已经客观地探讨了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影响,在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朱光潜译黑格尔《美学》与现代中国文艺学问题域之间的关系 。从朱光潜译本出发想象黑格尔美学,这是时代共同的特点,也是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困境,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现代中国文艺学的基本问题域 。如果说,1950-1970年代,人们想象黑格尔美学主要停留在《美学》第一卷的基础上,重视艺术本质与艺术理想的认识,那么,1980年代以来,现代中国文艺学则高度重视黑格尔美学的全面思想价值,包括艺术类型观念、诗性类型观念、艺术解体观念,等等,这就使得现代中国文艺学在最关键的问题研究上始终保持着与黑格尔美学最紧密的联系 。现代中国文艺美学的“问题域”,显然,要比黑格尔美学的直接影响要广阔得多,但是,黑格尔美学对现代中国文艺学关键问题的影响,特别体现在不少文艺理论工作者从朱译本中批判性地还原黑格尔美学的思想,由此形成现代中国文艺学理论的新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