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年怎么称呼,古代人成年叫什么

1、古代人成年叫什么男子是二十岁成年,行冠礼 。
至于叫及什么,我想应该是及冠吧….
一般表示女子成年,到了行笄礼的年龄用“及笄” 。
那么“及冠”就是男子到了成年的年纪的意思吧 。。。。
参考:
中国古代的成
年仪礼,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礼」,女子有「笄礼」 。冠礼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到了二十岁成年时才由长辈为其梳发并戴上新帽,这
个纪念仪式就称为「冠礼」 。
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仪礼「笄
礼」,通常是在十五岁时,或於订婚后出嫁前,将披垂的头发梳盘至头顶并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到了二十岁时也得举行笄礼,以正式确认其已成年 。
因笄礼而衍生的名词有∶
笄年∶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就要束发插簪 。
笄字∶古代女子可以出嫁的年龄 。字,指古代女子成年许嫁才可以命字 。
及笄∶古代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礼的年龄,故后世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
加笄∶古代女子於十五岁时行加笄之礼,以示成年 。
弱笄∶古代女子於十五岁时即束发加簪,称为「弱笄」,表示成年之意
古代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笈"(ji
di
都是第二声)也就是可以出嫁的意思 。
男子古时在二十岁称为"弱冠"(ruo
guan都是第二声),表示成年.亦既可以取妻.

古代成年怎么称呼,古代人成年叫什么

文章插图
2、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1、孩提: 2~3岁的儿童 。指代幼儿时期 。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大戴礼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 学大艺焉 , 履大节焉 。”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 , 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
12、古?。浩呤?。
13、中寿:八十岁 。
14、耄耋:八九十岁 。
15、期颐:一百岁 。
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
周――指婴儿周岁 。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
10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 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
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
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
30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40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50岁:天命――指男子五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艾――艾称年老的 。
半百――一百的一般为五十 。
60岁:耳顺――指男子六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周 。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
70岁:从心――指男子七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依次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
77岁:喜寿――指77岁 , 草书的肿炙破呤七,故代指七十七岁 。
80岁:耄耋――指八十岁 。《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 。
88岁: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 。
90岁:上寿――指九十岁 。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褶皱如同老人的皮肤 , 故借此指代九十岁 。
冻梨――年事较高的老人会有老年斑,如同冻梨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也称冻梨 。
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 , 故称白寿 。
100岁:期颐――是一百岁的特称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
古代成年怎么称呼,古代人成年叫什么

文章插图
3、中国古代男子年龄怎么称呼?1、二十弱冠的意思: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冠礼",以示成人 。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 。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
2、三十而立的意思: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在句中通常作分句,指三十岁 。
3、四十不惑的意思:四十时 , 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 , 无不可 。
4、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
5、六十花甲的意思:
花甲是对60岁以上老人的简称 。
是古代的一种年龄称谓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6、七十古来稀的意思: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 。指得享高寿不易 。
7、八十耄耋的意思:指八十岁的老人,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 。
古代成年怎么称呼,古代人成年叫什么

文章插图
4、古代成年有几种说法古代成年的说法,男子是二十岁成年 , 叫行冠礼 。“及冠”就是男子到了成年的年纪意思 。女子成年的说法,叫“及笄” 。“及笄”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 , 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礼,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礼,女子有笄礼 。冠礼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 , 到了二十岁成年时才由长辈为其梳发并戴上新帽,这个纪念仪式就称为冠礼 。
扩展资料
冠礼、笄礼的发展背景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 , 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 , 才能获得承认 。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俗称“上头”、“上头礼” 。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冠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笄礼
男子弱冠,女子及笄 。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 , 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 , 指代成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
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 , 不满周岁称襁褓 。 
2至3岁称孩提 。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 
10岁以下称黄口 。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
男子20岁称弱冠 。 
30岁称而立之年 。 
40岁称不惑之年 。 
50岁称知命之年 。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 
70岁称古稀之年 。 
80岁称杖朝之年 。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 
100岁乐期颐 。
及笄(女子)弱冠(男子)
男则加冠,女则加笄
古代成年怎么称呼,古代人成年叫什么

文章插图
5、古人如何称呼20岁、30岁等?古代分别称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分别为:
1、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
2、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
3、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4、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或人瑞;
5、花甲重开称为120岁;古稀双庆称为140岁 。
扩展资料
男子20岁岁加冠仪式如下:
1、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 。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 , 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 。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
2、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 , 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
3、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 , 叫“礼宾” 。“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 。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
4、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 。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古代成年怎么称呼,古代人成年叫什么】百度百科―耄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