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1、清朝八旗是哪八旗?清朝的八旗是指两黄旗、两白旗、两蓝旗、两红旗,合称为八旗 。但很多人八旗有误解,比如有人以为八旗是指八种颜色 , 比如正黄旗比镶黄旗地位要高,比如满人就是旗人,等等,其实都大错特错了 。
努尔哈赤刚刚起兵的时候 , 军队人数很少,以黑旗为旗帜,所以称黑旗军 。在统一建州三卫后,军队人数增多,于是又设了红旗军 。1601年,努尔哈赤对军队进行了改编 , 正式成立了红、黄、蓝、白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红、镶黄、镶蓝、镶白四旗 , 形成了“八旗” 。
当时的户籍制度和中原有很大区别,努尔哈赤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长官为牛录额真;每5牛录为一甲喇,长官为甲喇额真;每5甲喇为一固山,长官为固山额真 , 同时设左右两名梅勒额真 。所以在八旗制度下,“只有旗人 , 没有族人” , 当皇太极后来将国号改为清、族人改为满洲族的时候,就是所有满人都是旗人,旗人也都是满人 。
八旗内部的大小官员既是军事统帅,又是行政长官,还负责掌管所有旗人的户籍乃至经济生活 。所以,固山额真就是旗主 , 梅勒额真就是副旗主 。
官职的称谓读起来会觉得很别扭,这是因为大多人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到顺治年间时这些官职称谓都进行了更改,更改后的名称大家就很熟悉了 。固山额真改名为都统 , 梅勒额真为副都统,甲喇额真为参领,牛录额真为佐领 。《鹿鼎记》中,韦小宝就做过副都统,想必大家还有印象吧 。
后来,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 , 蒙古部族和大量汉人纷纷归附 。为加强管理 , 皇太极于1633年正式另编汉军为一旗,后经过数次增扩,到1642年,终于编成汉军八旗 。1634年,皇太极又把在他统治下的蒙古民族改编成了蒙古八旗 。到了这个时候,就成了“满人一定是旗人 , 旗人不一定是满人”了 。
各旗委任都统时,一般不考虑担任都统的人的旗籍,比如满人可以担任蒙古、汉军八旗的都统 , 汉军、蒙古八旗出身的人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 。到了光绪时期,甚至不在旗的人都可以担任都统了 。
八旗制度形成以后,就是后金以及后来清朝的主要力量 , 但是和中原王朝不同 , 清朝的八旗并非由皇帝全部掌握,而是分散在各位旗主手中,旗主则是由王公大臣担任 。这样就形成了权力的分散 , 所以清朝前期每一任皇帝死后,权力的交接都惊心动魄 。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他自己统领两黄旗,即正黄旗和镶黄旗,其他六旗则有他的儿子、孙子、兄弟统领,比如皇太极就统领正白旗 。到了晚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最喜爱多尔衮,就想把汗位传给他 。为了增强多尔衮的实力,努尔哈赤任命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 , 亲弟弟多铎则统领镶黄旗,这样就能确保自己手里的两黄旗,能在他死后支持多尔衮 。
随后,努尔哈赤把镶白旗旗主杜度(努尔哈赤的孙子)调到镶红旗,准备把镶红旗给多尔衮,只是还没来得及安排就死了 。这样的分配方案使得多尔衮三兄弟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可惜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兄弟三人的年龄还很小 , 无法与皇太极等人对抗 , 最终被皇太极逼死了母亲阿巴亥,抢走了本属于多尔衮的汗位 。
皇太极上位之后,对八旗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调整 , 过程我们不必详细说 , 反正到他死之前,他亲自统领两黄旗,他的长子豪格统领正蓝旗,三旗总共有117个牛录;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弟弟多铎统领镶白旗,两旗总共有98个牛录;代善统领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统领的镶蓝旗,三旗共有96个牛录 。三方势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
豪格手里有三旗,想当皇帝;多尔衮手里有两旗,但战斗力彪悍 , 也想当皇帝;剩下的代善和济尔哈朗虽然不想当皇帝 , 但态度暧昧,始终不明确自己的立场 。所以,虽然多尔衮看似强大 , 但也无力强行坐上皇帝的宝座,最后只能妥协,便宜了六岁的小福临,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
顺治虽然继位 , 但大权却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于是多尔衮抢了豪格的正蓝旗,又对八旗进行了一番眼花缭乱的调整 。总之 , 到他死的时候,两白旗由他的儿子统领,正蓝旗则落到了多铎的儿子手里 。这个时候,多尔衮的留下来的势力依然强大,所以顺治才被迫冰天雪地立出城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并追封多尔衮为皇帝 , 受尽了屈辱 。
后来,顺治清算多尔衮后,正白旗也就名正言顺的落到了顺治手里 。顺治将正白旗,和自己统领的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其他五旗则称为“下五旗” 。形成了八旗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 。
虽然有上下之分,但八旗实际上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八旗之间是平等的,旗人无论在哪个旗,也都是平等的 。但是,对旗人来说,他们都是旗主的奴才,这种身份不因官位高低、富贵贫贱而产生变化 。上三旗的旗人就是皇帝的奴才,而下五旗的旗人就是宗室王公的奴才 。就算旗主落魄成了普通老百姓 , 旗民做了大官,在旗民见到旗主的时候 , 照样得三跪九叩,自称奴才 , 不得有丝毫的悖逆 。
到了清代后期,有些旗主的家道破落,生活潦倒,只能做些粗贱的重体力活糊口 , 诸如驾车、抬棺等等 。如果旗主在路上看到有发迹显达了的昔日旗奴,就会把旗奴叫下来,耀武扬威,训斥一番 。旗奴也不敢违抗,只得再三请安,说尽好话 , 临走还得给些银子 。
是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其中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或皇帝直接统领 。
清朝的八旗应该是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以及,正红旗 , 黄白旗 。蓝白旗 , 红蓝旗 , 红白旗
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 , 镶蓝旗 。

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文章插图
2、八旗是哪八旗,等级如何分?满清八旗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 , 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 。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 , 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 。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 , 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初建时 , 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 , 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 。另外 , 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 , 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 。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 , 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 。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 。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 。侍卫皇室的人 。称朗卫 , 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 。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 。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类也在10万左右 。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 。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 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 , 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红旗人 。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 。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 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 , 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 , 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 。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 , 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 , 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信仙僮苋丝谠?5万人 。康熙的爱臣 , 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 , 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 。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 。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
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黄旗、正白旗和镶黄归皇帝统领,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这就是上三旗下五旗 。
拓展资料
八旗起源: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 。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 。女真人在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形式,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 。为便于统一指挥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 。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
八旗蒙古:努尔哈赤、皇太极势力增大后,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八旗蒙古 。后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尔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编成五个"牛录",隶属于八旗满洲 。
八旗汉军: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汉人被掠为奴,编入八旗满洲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 。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汉人中抽出一些壮丁,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迁入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
上下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 。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 。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
八旗综述: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他还掌管行政、经济、和家族组织 。牛录额真下设二人副职 , 并设四名拔什库,管理村屯 。牛录额真及其副职管理牛录的军事、民政、经济、土地、诉讼、婚丧等事物但以军事为主 。八旗兵丁“出则为兵,如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 。出征时要自备马匹、器械、粮草;俘获掠来的财物按军功分配 。
八旗制度历史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制度的改组和扩大,提供了足够的兵源,建立起分布全国的八旗军队,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这支军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用兵新疆、西藏的战争中,对制止分裂、削平内乱、促进祖国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 。八旗劲旅痛击沙俄殖民军,收复雅克萨城,在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
社会评价:雍正帝一再说:“八旗为本朝根本,国家莫有要于此者 。八旗满洲,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 。八旗兵?。斯抑?。”乾隆帝弘历也一再谕称:“八旗为国家根本 。”
八旗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 , 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
八旗的等级由来: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 。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 。
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 。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 , 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 。
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 。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
扩展资料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 , 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 。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 , 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 , 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 , 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
参考资料:八旗-百度百科
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 , 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
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 。其中镶黄旗为上三旗之首 。
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 。
扩展资料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 , 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 。
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 。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 。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 。
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 , 实即禁军 。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 。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 。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 。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 。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 。
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 。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 。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 。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 , 故以蓝代之 。”
百度百科–八旗
镶蓝旗、正蓝旗、镶红旗、正红旗、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
皇帝统领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其余(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 。上三旗旗人比下五旗旗人拥有更多机会,比如皇宫内廷侍卫一般都是上三旗旗人才能担任 。
拓展资料:
八旗子弟并不是一个“八旗”,他还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满洲八旗就是统治者的民族 , 因为他们归降统治者归降的最早,又占有民族优势,所以他们的地位是最高的 。蒙古八旗的地位稍微低一点 , 但是他们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想尽办法笼络他们,最基础的办法就是联姻 。
这样,地位最低的自然就是归降时间最晚、又不同民族的汉军旗喽 。相比较而言,汉军旗和统治阶级的文化差异更大,民族关系也相对更僵硬,所以他们的戒备更强 。在八旗内部,汉军旗的待遇是最差的 。
除了“三个八旗”的区别之外,这其中还有上下旗的区别,分别是上三旗下五旗 。其实这个有差别的制度是后来才出现的,最开始的时候 , 努尔哈赤创造了这种八旗制度,八旗之间是没有差别的,地位平等 。但是当他儿子坐上皇位的时候改变了这种制度,他废除了各个贝勒按月分值的制度,取得独尊地位,并且利用手段夺取其他旗主的牛录,自己掌握了三旗 。差别由此诞生 。
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文章插图
3、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是指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
在电视剧中会看到满清时期是有将不同的人分为不同的旗,总共是有八旗 。下面就来跟大家说说八旗是哪八旗 。
详细内容01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 努尔哈赤整顿编制 , 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
02
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 。女真人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 , 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 。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 。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 , 汉语称“旗” 。
03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 。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建州三卫的统一,统治人丁也不断增多,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 。明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前后,努尔哈赤对牛录组织首次进行大规模改造与重建,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 , 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改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为辨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 , 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 。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努尔哈赤的军队已不下五六万人 。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 。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 , 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 。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 。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
04
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 , 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
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文章插图
4、八旗是哪八旗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 整顿编制,初置 黄、白、红、蓝4色旗  , 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入关前,正黄、镶黄 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六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 。顺治帝亲政后,收多尔衮所辖正白旗归皇帝统领,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
八旗 最初源于 满洲(女真)人 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满洲(女真)社会实行 八旗制度 ,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
八旗 指的是 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文章插图
5、清朝八旗分别是哪八旗?【八旗是哪八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八旗之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辖 , 属于皇帝的亲兵,待遇条件优厚,称为“上三旗” 。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分领,称为“下五旗” 。
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
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 。清朝的九大贵族世家,如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叶赫那拉氏,都出自于镶黄旗 。
在努尔哈赤统治初期,八旗制度只有三旗,即黑旗、白旗、红旗,后来随着后金的不断壮大,人数也成倍增加,逐渐发展为八旗 。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 , 并且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
扩展资料:
演变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 , 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 。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 。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 。
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 。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 , 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是满洲人 , 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 。
清代的制度 , 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 。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 。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 。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 。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 。
更甚的,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 , “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 。旗兵的名额有限 , 也不可能随便入营 。加上上层人物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 。
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 。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士,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 。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 , 认为他们没有出息 。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