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浪漫与狂放诗词 李白最狂放不羁的诗句( 三 )


这两首诗同咏相思之苦,虽非同时之作,但大多编选者还是把它们排在一起 。
第一首的特点是景物描写多,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感情 。
如描写秋虫啼号,秋霜清寒,孤灯不明,长天冥冥,绿水滔滔,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突出了相思之苦 。
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虽悲恸,却无萎靡之态 。
第二首虽也有情景结合的描写,但更多的是直接描写思妇的形象,如写思妇弹琴鼓瑟,借曲传情,直抒胸臆,尤为“归来看取明镜前”,把深恐容颜衰老,美人迟暮之感,把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②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③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④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⑤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⑦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 。
古来圣贤皆...
以李白的作品为例.论述其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 。
名家众多,佳作如林 。
而李白就是在盛唐文化下,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性格,浪漫的情怀,充分的体现了盛唐时期的人的性格和精神 。
李白是唐代诗歌的伟大旗手,纵观李白诗歌,其艺术风格多样,但是浪漫主义风格是其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原因以及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所遗留下来的上千篇作品,或雄奇瑰丽,变幻莫测、或豪迈粗犷,或想像新奇,或意境奇伟,或感情热烈,处处显示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主导风格 。
综观李白的诗歌,其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感情热烈、慷慨激昂,主观情感浓郁,处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
诗缘情,诗歌是以表达感情为其创作动力和目的的一种文体,诗歌的感情真挚与否和其感人程度深浅,往往成为一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 。
因此,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是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起,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让人震撼 。
无论是济苍生、安社稷的鸿鹄之志,功成身退,不求名利的隐士情怀,还是身处困境、仕途不达的悲苦郁闷,权小当道、遭谗被谤的愤恨不平,以及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豪侠之气,他都在诗中表达 。
他深信自己的才智,多次将自己比作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
”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的局面,李白以谢安自比,以表达了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
李白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如:他在出现平坦仕途、功名有望时,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在出现仕途坎坷,这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时所产生的悲苦郁闷之情也夹杂在他的诗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在不愿趋炎附势时就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还有在他思念长安时就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
李白诗中的那种炙热的感情、那种强烈的个性表现的非常突出,并带有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诗中的抒情 。
主人公的感情又如天马行空,变化莫测,情感之所至,诗之所至,一泻千里!再如《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