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浪漫与狂放诗词 李白最狂放不羁的诗句( 五 )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 。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 。
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 。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
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 。
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 。
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
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 。
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 。
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 。
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
“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 。
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
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
值...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有那些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李白的诗歌特点?成就: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