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爱的诗词 古代描写蒲公英的诗词( 五 )


的银河所造成的 。
最终则归结为织女无计可消除的离愁别绪 。
诗中,人间织妇与天上织女融为一体,织妇两情相隔的遭际及其相思之苦等皆与织女酷似,难以分辨 。
爱情贵在真挚永恒,至死不渝 。
汉乐府民歌《上邪》这样写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全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写 。
前三句,写 。
我”对天发誓,‘要与心爱的人儿永远相爱 。
后六句,进一步写·“我 。
的盟誓:除非发生了高山无峰,江水枯竭、冬日打雷、夏天下雪、天与地合而为一这样的事情,“我 。
才会“与君”断绝爱情 。
这里,女主人公列举了自然界里不可能出现的五种事情作为盟誓,;强烈抒发了其坚贞不渝的爱情 。
唐代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是写诗中主人公发誓忠于爱情,永不变心,也列举了自然界里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作为盟誓,与《上邪》渗一脉相承 。
汊代无名氏所作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孔雀东南飞》,通过东汉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之妻刘兰芝,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后来,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热情赞美了刘兰芝、焦仲卿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 。
由此也可见爱情贵在真诚、至死不渝 。
爱情拒绝虚伪、欺骗 。
《诗经·卫风·氓》叙述了一个弃妇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 。
当年,虚情假意的氓骗取了她的爱情;而她真心实意地嫁给了氓,并在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 。
然而,氓在她因“三岁食贫”而色衰之时遗弃了她 。
为此,她怨恨不巳,并对氓表明了其决绝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 。
可见,爱情是拒绝虚伪、欺骗的 。
古代爱情诗内容丰富,写法也多样:或以人物的语言表白爱情 。
上文所引·《上邪》《菩萨蛮》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
唐代诗人崔颖的《长干行四首》中的两首诗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
”第一首诗主要写一个家住横塘的姑娘行船之中听到邻船的一个男子的声音,停船大胆地问对方家住何处,;并自报家门:“妾住在横塘”,揣测双方“或恐是同乡 。

第二首诗写那个男子的回答:前两句是对“君家何处住 。
的答复,并点明自己与姑娘同是江水上行宿的;第三句说明两人是同乡;第四句曲言相见恨晚 。
这两首诗通过姑娘与男子的问答陈述其情,对姑娘之情仅写到“或恐是同乡”;而写男子对姑娘则是一见钟情:“生小不相识”,含有相见恨晚之憾,实是向姑娘含蓄委婉地表露其爱慕之情 。
或以人物的神态见其爱意 。
如唐代诗人李端的《鸣筝》:鸣筝金粟柱,欲得周郎顾,素手玉房前 。
时时误拂弦 。
此诗题,一作《听筝》 。
筝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诗中写一位妙龄女子借鸣筝 。
向其意中人传情、探情 。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 。
史载,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即便喝醉酒时也分辨得出,必回头看一下,故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谣。
此诗中的“周郎”借指鸣筝女的意中人 。
这里,诗人以鸣筝女故意将曲于演奏有误之神态,写此女向其意中人巧妙传递心中的爱意,并试探意中人的心意,别有一番韵致 。
或以人物的劳动引出爱心 。
南朝梁诗人姚翻的餐采桑》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雁还高柳北,日照茱萸领,桑问视欲暮,相思君助取,春 洛水南 。
风摇翡翠簪 。
闺里遽饥蚕 。
相望妾那堪 。
此诗,徐陵{玉台新咏)题作《同郭...
关于爱的古诗采撷:采摘 。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 。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
这样写来 。
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此句“多”字作“休” 。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