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流派 唐宋诗词( 二 )


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
2、乐府诗和歌行体 李白不仅绝句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 。
如乐府诗《蜀道难》 。
本诗是李白的成名作 。
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以此诗示,贺看后赞叹不已,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李白为“谪仙” 。
《蜀道难》全诗大致可分三段 。
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 。
“噫吁,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凌空起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落天外,闻之耸人 。
接着追叙秦属开辟道路之苦,使蜀道之难笼罩一层浓重的神秘而雄齐的悲壮色彩 。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第二段,具体描绘青泥岭的艰危以及悲苦的氛围、险绝的景况,令人如临其境 。
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结尾为第三段,写剑阁险要、蜀地险恶,规劝友人早返长安 。
开始、中间、结尾,三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 。
全诗句式错落...
清代的诗歌流派哪些 神韵说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
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格调说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
tFfIl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
肌理说i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
性灵说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
阳羡派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
91PyIy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
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
?浙西派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
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 。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
3. 厉鹗继承了以朱彝尊为的主张,认为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慷慨豪放词风 。
与朱彝尊所不同的是,他的词中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 。
T*Y}常州派1. 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便是这种差异的表现 。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