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流派 唐宋诗词( 四 )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
91PyIy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 。
性灵说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李贽提倡'童心"、刘大櫆,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
他的词气势雄健,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
肌理说i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quot、梅曾亮、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 。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
2.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
tFfIl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一时此风大盛 。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神韵说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 。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
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