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风格 李商隐诗歌风格特点( 二 )


②长于用典 , 精工贴切 , 含而不露 , 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 如《安定城楼》 ,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绪 , “贾生年少虚垂涕 , 王粲春来更远游” , 诗中以这两位古人自比 , 显得既含蓄而又贴切 。
“不知腐鼠成滋味 ,  猜意鹓雏竞未休”借用庄子寓言告诫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 , 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
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 , 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 , 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
③锤炼字句 , 工于造语 。
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 , 不但注重锤炼实词 , 选择虚词 , 运用叠字 , 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 , 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 , 蕴涵丰富 。
《向晚》“花情羞脉脉 , 柳意怅微微”中叠字的运用 , 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 。
另外 , 李商隐的诗歌中 , 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传世 。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
④总之 , 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 , 摇拽而不失厚重 。
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 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 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 , 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 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有哪些,与其人生经历有何关系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 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 , 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 , 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 。
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 , 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辞清丽、意韵深微 , 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 , 好用典 , 有些诗较晦涩 。
现存约600首 , 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 。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 , 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 , 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

【李商隐诗词风格 李商隐诗歌风格特点】

”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 , 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
与杜甫相似 , 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 , 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 , 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 , 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 , 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 , 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
例如《常娥》(嫦娥) , 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 , 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 , 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 , 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 , 众说纷纭 。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 , 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 , 李商隐每作诗 , 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 , 屋子里到处乱摊 , 被人比作“獭祭鱼” 。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 , 一篇锦瑟解人难 。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8]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 , 犯了晦涩的毛病 , 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
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 , 何敢比肩 , 而用典太多 , 则为我所不满 。
”(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 , 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 , 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
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所收诗歌的统计 , 基本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无题》(八岁初照镜) 、《无题》(照梁初有情)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 《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畹晚;何处哀筝) 、《无题》(相见时难) 、《无题》(紫府仙人)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帷深下) 、《无题》(近知名阿侯) 、《无题》(白道萦回) 、《无题》(万里风波)  , 另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诗集中经常被标为“无题”的(五律“幽人不倦赏”、七绝“长眉画了”、“寿阳公主”、“待得郎来”、“户外重阴”) , 经冯浩、纪昀等人考订 , 认为多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 , 并非真正的无题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