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风格 李商隐诗歌风格特点( 六 )


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 。
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 , 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 。
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 。
此外 , 有少数艳情篇什 , 轻薄浮艳 。
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 , 亦无统一思想贯穿 。
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 , 因而统名为“无题” 。
由于它们比较隐晦曲折 , 千百年来解说纷纭 。
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 , 能于丽中时带沉郁 , 流美中不失厚重 , 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 。
其诗继承面较广 。
其七律成就最高 , 继承了杜甫精严顿挫的特点 , 又融合了齐梁诗的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 , 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其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影响;一些长篇古风如《韩碑》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小诗淡语天成 , 绰约多姿 , 不失盛唐绝句风味 。
李商隐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 。
其骈文属对工整 , 用事精切 , 疏密相间 , 气韵自然 。
名作《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上河东公启》 , 情真意切 , 委婉动人 。
但其骈文多官场应酬文字 , 内容较贫乏 。
其散文现存较少 。
此外 , 还有一些意在讽世的杂文体短赋 。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 。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 《唐才子传》 , 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及岑仲勉专文《〈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 。
著名的钗头凤其一:红酥手 , 黄藤酒 ,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 欢情薄 , 一怀愁绪 , 几年离索 , 错、错、错 。
春如旧 , 人空瘦 ,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 闲池阁 , 山盟虽在 , 锦书难托 , 莫、莫、莫 。
其二:世情薄 , 人情恶 , 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 , 泪痕残 , 欲笺心事 , 独语斜栏 , 难、难、难 。
人成各 , 今非昨 , 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 , 夜阑珊 , 怕人询问 , 咽泪装欢 , 瞒、 瞒、瞒 。
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 , 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 , 后一首为其前妻唐婉所作 , 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 , 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 , 幼年时期 , 正值金人南侵 , 常随家人四处逃难 。
这时 , 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
唐诚有一女儿 , 名唤唐婉 , 字蕙仙 , 自幼文静灵秀 , 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 。
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 , 两人青梅竹马 , 耳鬓厮磨 , 虽在兵荒马乱之中 , 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 , 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 , 花前月下 , 二人吟诗作对 , 互相唱和 , 丽影成双 , 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 , 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
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 , 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 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 , 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 。
成年后 , 一夜洞房花烛 , 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
从此 , 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 , 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 , 不知今夕何夕 , 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禄、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 。
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 , 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 , 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
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 , 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 。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