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风格 李商隐诗歌风格特点( 五 )


但过于隐晦迷离 , 难于索解 , 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 , 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 , 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1、政治和咏史 。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 , 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 , 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
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 , 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
2、抒怀和咏物 。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 , 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 , 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
3、感情诗 。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 , 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
《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 , 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
4、应酬和交际 。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 , 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 , 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李商隐的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李商隐《无题》其一 [今译] 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 , 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 , 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
[赏析] 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 。
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 , 不能相见 , 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
尽管不能相通 , 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 , “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 。
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 , 但已不限于指爱情 。
古书记载 , 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 , 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 , 被看作为灵异之物 , 故称灵犀 , “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
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 , ‘西昆’一世所效 。
”(见《瀛奎律髓汇评》) , 可见其影响之深 。
[原作] 昨夜星辰昨夜风 , 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 , 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 , 走马兰台类转蓬 。
李商隐的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
字义山 , 号玉溪生 , 又号樊南子 。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 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
初学古文 。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 , 入其幕府 , 并从学骈文 。
开成二年(837) , 以令狐之力中进士 。
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 , 王爱其才 , 以女妻之 。
因此受牛党排挤 , 辗转于各藩镇幕府 , 终身不得志 。
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 。
其中政治诗感慨讽谕 , 颇有深度和广度 。
直接触及时政的诗很多 , 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从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 , 追溯唐朝200年的治乱盛衰 , 风格接近杜诗 。
《安定城楼》和哭刘著诗四首则体现了其政治抱负和愤慨 。
其咏史诗托古讽今 , 成就很大 。
这类诗往往讥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误国 , 也有的则借咏史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
这类诗多用律绝 , 截取历史上特定场景加以铺染 , 具有以小见大、词微意深的艺术效果 。
名作如《隋宫二首》、《南朝》 。
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挚细腻 , 感伤气息很浓 , 如“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
李诗抒情 , 较少直抒胸臆 , 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 , 其诗往往寄兴深微 , 余味无穷 。
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 。
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 , 摹写入微 ,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 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 , 寄寓作者的情怀 。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 。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 情思宛转沉挚 , 辞藻典雅精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