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所作词后 柳塘原文、作者,汪莘《鹊桥仙》原文及翻译赏析

1、汪莘《鹊桥仙(书所作词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鹊桥仙(书所作词后)原文:柳塘居处,方壶道号,汪姓莘名耕字 。欲将丹药点凡花 , 教都做、水仙无计 。家中安石,村中居易,总是一场游戏 。曲终金石满吾庐,争奈少、柳家风味 。诗词作品: 鹊桥仙(书所作词后)诗词作者:【 宋代 】 汪莘

书所作词后 柳塘原文、作者,汪莘《鹊桥仙》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章插图
2、严维酬刘员外见寄唐诗原文及赏析酬刘员外见寄
严维
苏耽佐郡时,
近出白云司 。
药补清羸疾,
窗吟绝妙词 。
柳塘春水漫,
花坞夕阳迟 。
欲识怀君意,
明朝访楫师 。
严维诗鉴赏
严维是大历时期江南的著名诗人,与刘长卿是好朋友 。这首诗是对刘长卿赠诗的酬答 。刘诗题作《对酒寄严维》,诗云:“陋巷喜阳和 , 衰颜对酒歌 。懒从华发乱,闲任白云多 。郡简容垂钓 , 家贫学弄梭 。门前七里濑 , 早晚子陵过 。”(《刘随州集》卷一)刘长聊大历中曾任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他贪赃,经审核 , 查无实据,但仍被贬为睦州司马 。
大约大历十一、二年间,刘长卿到了睦州贬所,自然要想到同在浙东的老朋友,所以就写了上面这首诗给严维(当时严维正在家乡会稽赋闲) 。诗中委婉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平和无聊,并且表示了希望老友前来一聚的愿望 。严维的酬诗自然要对这些作出自己的’回答 。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这一联点明了刘的身份,也是对他的称许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 。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 。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 。刘长聊曾经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 。这两句是说,刘长卿曾出入清要,且非尘世中人 。言下之意是:佐郡不过是暂时的 。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这两句设想刘长聊的家居生活:煎药,吟诗,养?。?赋诗 , 自有一番情趣 。“药补”句暗承“苏耽”句,刘长卿多病,大概比较热衷于道家的养生之术 。“窗吟”句则应题,夸他的赠诗写得好 。
【书所作词后 柳塘原文、作者,汪莘《鹊桥仙》原文及翻译赏析】“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两句写景 , 描写江南水乡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色 。暗指刘长聊新居周围的环境:美丽恬静,赏心悦目 。
以上两联,实际上都是对友人的抚慰之词 。
“欲识怀君意 , 明朝访楫师”,这是对友人邀请的答覆 。意思是说,自己思友心切,恨不得明天就雇舟相访呢 。
全诗写得较为平实 。但“柳塘”一联却以其写景的形象传神受到后人的激赏 。《诗话总龟》卷六引《欧公诗话》有这样一段记载:“余曰:‘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 。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 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清人吴乔也说:“寄情于景,如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 哀乐之意宛然,斯尽善矣!”(《答万季埜诗问》二十四)只有《刘贡父诗话》提了一点异议,认为“‘夕阳迟’固系花,而‘春水漫’不系柳”,未为尽善 。但他遭到了薛雪的驳斥,称之为“此是俗子见解”(《一瓢诗话》) 。由此可见 , 这两句诗对后人的写景状物之作是颇有影响的 。
书所作词后 柳塘原文、作者,汪莘《鹊桥仙》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章插图
3、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原文_翻译及赏析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离恨相思 译文及注释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 , 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 , 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
赏析二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 , 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 , 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 , 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 , 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 。唐人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阳迟 。”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六一诗话》) 。辛弃疾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 。“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 。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 , 那景象 , 自然是萧条的 。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 , 便立刻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 , 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 , 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那一塘春水 , 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
“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 。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 。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 , “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 。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
赏析“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 , 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但说它“温柔” , 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 。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 。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 。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 , 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 , 便青春永驻 , 不会白头 。
“若教眼底无离恨 , 不信人间有白头 。”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 。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 。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 。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 。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 。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 , 隐居上饶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 , 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 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 , 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雨下飞花花上泪 , 吹不去,两难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阑干倚遍重来凭 。泪粉偷将红袖印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书所作词后 柳塘原文、作者,汪莘《鹊桥仙》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章插图
4、沁园春·忆黄山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沁园春·忆黄山[作者] 汪莘   [朝代] 宋代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 , 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 。
《沁园春·忆黄山》赏析赏析一 黄山,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是中国名山之一 。本名黟山,因传说为黄帝栖真飞升之地,故唐代改名黄山 。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胜,被称为黄山四绝 。
在宋词中,写黄山的作品不是很多 , 而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只有汪莘这首词,可谓不可多得 。在这首词中,作者仿佛在读者面前打开一座神界仙山,想像丰富,情思变化多端,笔触多样,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使人应接不暇 。词的上片 , 描写黄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 。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 。从起句开篇,词人即纵笔挥洒,连刷三句 , 整体上绘出黄山雄伟瑰丽的画面:“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所谓三十六峰,不是实指,乃概略之数 。黄山有天都、莲花等三十六大峰,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峰 。或巍峨雄伟,横绝天表;或清秀隽美,流丹映彩 。层峦叠嶂,屏张锦绣,争奇斗艳 , 千姿百态 。黄山地处皖南山区 , 百千峭峰,摩天戛日,老树古木,郁郁苍苍,虽在赤日炎炎的盛夏,犹然凉爽如秋,所以说“长锁清秋” 。清字,不仅说气候清凉 , 也是说景色清幽 。而“锁”字则点出清秋常在,独存山中之意 。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镜头写法,捕捉典型的景观,细致刻画黄山山水胜境:“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对”字为领格字,直领四句 。一二、三四句各为一组,分写孤峰云烟、悬崖瀑布 。而一三、二四则是隔句对仗,谓之扇面对 。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之当句对 。包容交错,如夜珠走盘,有往复回环之美 。这四句的写景妙处,在于竞秀、争流的动态美 。那孤峙飞耸的山巅绝顶,彩云缭绕,轻烟袅袅,或细如丝缕,柔如薄纱;或迷茫如海,横际无涯 。忽聚忽散,离合变化,各逞奇姿,互竞秀色,气象万千 。而悬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飞流直下 , 素练遥挂,喷珠溅雪 , 争泻深潭,令人魂魄摇荡 。总起来说 , 这四句笔落情至,语出景现,无刻意雕凿之痕而有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之美 。言简意赅,情韵俊秀 。
词人多年屏居黄山,耽于自然的山水情怀、云林雅趣,使他不知疲倦地遍游山中胜境,甚至不顾寒冷,踏雪觅胜,所以词中写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头两句根据传说写成 。相传黄山炼丹峰的炼丹洞里,有二桃,毛白异色,为仙家之物 , “洞里桃花”即指此 。“仙家芝草”,则指服之可以成仙的灵芝草 。相传黄山轩辕峰为黄帝采芝处 , 今峰下有采芝源 。写仙桃与仙草,既点出黄山异景,也点出它的非凡的经历 。深山灵秘 , 正是寻幽探险的最好去处,虽在初春正月 , 词人游兴仍很高,雪过天晴之后便进山了 。这三句中,“雪后”一句乃倒提之笔,点明入山寻访仙物时的天气、季节和急切心情 。当他在进山路上 , 经过白龙潭时,忽然想起曾见过的奇景,于是再追述一笔,写了“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这里用“亲曾见”三字先作交代,表明所写奇景乃是亲眼所见的实在之景 , 并非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想像的虚幻之景 。所说“龙潭”,即白龙潭,在桃花溪上游、白云溪白龙桥下 。在那里,白云溪客群壑之水,泻入白龙潭 。每逢大雨倾盆之时,激流怒注,潭中之水有如雷辊霆击 , 虎啸龙吟,其势汹涌澎湃,如海潮翻滚 , 白浪蹴空,令人神骇心惊,不敢逼视 。词人用“海涌潮头”四字加以形容 , 确实恰到好处 。
过片两句:“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用“当年”二字提引,点明回叙之意 , 也见出黄帝浮丘仿佛确曾栖隐于黄山 。据说 , 在遥远的古代,浮丘公曾来黄山炼丹峰炼得仙丹八粒,黄帝服其七粒,于是与浮丘公一起飞升而去 。至今,炼丹峰上,浮丘公炼丹所用的鼎炉、灶穴、药杵、药臼仍然依稀可辨 。
峰下还有炼丹源、洗药溪呢 。灵山仙迹,神奇动人 。可是,词人撇开这些不问 , 而独独问到玉枕玉床 , 说明别的灵迹都已见到,而枕卧之具却未曾寻得 。想像之中 , 这本是应该有的 , 如今不见了,却不肯直说 , 而故意摇曳笔姿,问出“还在不”三字,亲切自然,妙有灵动之感 。接下去 , 词人想入非非,进入幽渺的神话境界,以“向”字切入 , 领起四个四言秀句:“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所说的天都,即黄山主峰之一的天都峰 。其高度虽略低于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它风姿峻伟,气势磅礴,拔地耸天,雄冠群山,因尊称之为天帝神都,故名曰“天都” 。
“凤管” , 即凤箫 。相传春秋时有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萧史教弄玉吹箫作凤鸣,引凤来归,穆公为之筑凤台 。后萧史、弄玉俱乘凤而去 。凤箫之名即由此而得 。这里说“遥闻凤管” , 则由望仙峰传说推想而来 。相传黄帝、浮丘从黄山望仙峰飞升时 , 彩云中遥闻有弦歌之声 , 黄帝在仙乐接引下驾云而去 , 后来就有瞭望仙峰的名称 , 而峰下之溪则因此得名为弦歌溪 。词人想,天都峰是黄帝聚会众神之所,“中天开帝庭,百灵此朝飨”,当其降临之时也该是仙乐齐奏的,故而揉合望仙、天都两峰传说,写了“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 。这两句不仅描绘出夜宿黄山的奇情逸趣和灵异境界,而且点带出天都峰下月洒清辉、山幽峰秀的清美景色 。黄山之夜是美的 , 黄山之晨也是美的,所以后面两句“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 转而描绘黄山翠微峰的清丽风光 。翠微峰位于黄山后海,为三十六大峰之一 。山上古树参天,修竹遍地,郁郁葱葱,苍翠可爱,故名之曰翠微 。山下有翠微寺,为唐代麻衣禅师道场 。他曾飞锡穿穴而得神泉 。龙楼,是由大气折射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空中幻影,俗称之为蜃楼 。古人以蜃属蛟龙一类的神异动物,能吁气作楼台城郭之状,故以蜃楼、龙楼称之 。这种自然奇观,在黄山不常见到 。故而当翠微霜天拂晓,晨光曦微之际,词人翘首仰盼,渴望幸得一见山中蜃楼奇景 。他那举首凝目的神态、执意追求奇趣的情怀 , 活泼泼地表露出一颗热爱自然的纯真童心 。神奇的黄山给予词人的实在太丰富了 。可是那些神奇的故事毕竟都是遥远的过去的事情 。词人来黄山时,虽然灵宅仙窟遗迹犹存,但已非昔日风貌 。想到这里 , 不免有渺茫怅惘之感,于是写出了:“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这三句的大意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石穴之色,虽依然长红,可是丹炉火?。缫牙淙戳? ,又怎能得到仙方灵丹 , 赶早修炼成仙呢?问到这谜一样的事情,自然无人能答,似乎难以写下去 。然而词人却绕旋回折,点借仙物,写出结末三句:“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谁知此”三字 , 是就上句所问再作腾挪,而不即刻作答,象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 饶有韵味 。究竟有谁知道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词人说只有去问源头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 。显然这白鹿青牛定非寻常之物 。原来,相传浮丘公曾在黄山石人峰下驾鹤驯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的遗迹 。白鹿既是浮丘公当年驯化的,想来定然应该知晓仙人的灵秘 。而那水畔青牛也有一段非凡的经历 。相传翠微寺左的溪边有一牛 , 形质迥异,通体青色,一樵夫欲牵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无影无踪 。从此,那溪便称为青牛溪,至今仍在 。看来,那青牛也该多少知道些仙人的故事 。词人用拟问语气点出白鹿、青牛,作为词的收结,辞尽而意不?。形耷畹脑衔? ,使奇美的黄山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同时,也进一步抒发了词人饱览黄山风光,领略河山之美的情游兴 。
这首词所写山水之景是实,神话传说是虚,虚实紧密揉合,使山水充满神奇色彩,使传说宛然实有其事,令人神往 。而全词又是触景生情,以景写情,达到了情景交融为一的艺术妙境,确为黄山词难得的神品 。明人程敏政《游黄山记》说:“黄山之为景也 , 非太白之句不能当其胜,非摩诘之图不能尽其变 。”
汪莘这首辞采横溢、情韵深厚的黄山词,可以说足以当其胜、尽其变而与名家并驾齐驱 。赏析二 王炎午的词 , 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余》卷下 。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临安陷落后,他尽出家资 , 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他作了“生祭文” 。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 。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 。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 。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 。以较多文字写春光骀荡 。游人如醉;下片则转写感慨 , 抒发目前情怀 。
词的上片由三层内容组成 。起三句为一层 , 总写春色明媚 。作者选取杏与柳作为描绘春光的代表 。杏、柳都含有春的诗意 。“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 。柳眼欲抽芽,正是新春景象 。而作者在写春光之前,先著一句“又是年时” 。是寓有感慨之意,即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 。寻春步远“至”看遍王孙七宝车”共七句 , 是第二层 。写人们的游春、赏春活动 。如果说前一层重在写“自然”的话,那么这一层就是侧重写“人事”了 。这七句中有一条时间发展的暗线,包括了从早春到暮春的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 。内容很丰富;远郊的寻春,湖曲的马嘶 , 穿街过巷的卖花声,碧纱首里的唱歌人,暖暖的阳光,缥缈的晴烟,轻衣、罗扇以及王孙游春的七宝车 , 一句一景,目不暇接 。这七句用一个“奈”字领起 。意思是说对如此这般的春光 。我该怎样去领受呢?显然,词人面对一派升平欢乐景象 。深深地陶醉了,结处笔锋急转:“谁知道,风雨天涯!“从情景极妙处猛然跌入眼前凄风苦雨般的现实中 。那十年之前的诸多美景化成了一场空梦,被历史的风雨卷到了海角天涯 。
下片紧承“谁知道”三句,抒发词人十年来郁结于心的悲伤感慨 。但词人却正话反说:“休休何必伤嗟!”好象在作自我宽慰 , 但他写上紧接着说:“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从一个“赢字上,我们看到了词人不可平复的悲愤 。他为了挽救南宋危亡 。倾家荡产,亲履戎行,出生入死 , 到头来南宋仍归于灭亡 。盘盘皆输,步步艰难,他主观上想赢得的,全都落了空 。他所“赢得”的,只有原来的黑发换成了花白!“且不知”四句有遁迹避世和凭吊亡宋之意 。“拼一笑”三句 , 则紧承“岁岁”句意,交代作者在眼下春光之中极度悲苦的生活情态 。这与上片回忆中的春光行乐图形成了一个极强烈的对比 。从这个对比中 , 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立场 。他对故国的魂萦梦绕之情和不知燕子谁家的亡国之痛,就不言而喻了 。《沁园春·忆黄山》作者汪莘简介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 。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 , 布衣 。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 。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 , 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 , 没有得到答复 。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 。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 , 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汪莘的其它作品○ 水调歌头·寄语山阿子
○ 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 水调歌头·天有月来几时
○ 谒金门·帘漏滴
○ 汪莘更多作品
书所作词后 柳塘原文、作者,汪莘《鹊桥仙》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章插图
5、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什么意思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的意思如下: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的意思是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 。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 , 频倚阑干不自由 。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
这首《鹧鸪天》 , 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 , 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
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 , 但是实际上词人是在写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 。因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直有用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传统 。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 , 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优美婉约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