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书写要求,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

1、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春节将至 , 春联书写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新春佳节来临,家家户户都喜欢请有文化、能写一手好字的老人,为自家书写几副春联,张贴于自家门楣 , 以期盼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彩头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写春联需要些注意的事项 。
在城市里,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去买一幅印刷好的春联,工整漂亮,方便张贴 。但是也有一些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书法爱好者、书法协会会员为人们免费书写春联的活动 。毕竟,传递新春欢乐的气氛才是最重要的 。
春联最早起源于周朝的桃符,因为常在春节期间张贴 , 所以常被称作“春联”,也有“春对”、“对联”、“门对”、“春贴”的叫法 。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 , 也辐射到华文文化圈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 也有张贴春联的习俗 。
最初 , 春联是书写在桃木上 。到了宋代,用桃木书写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它所反映的正是每当到了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悬挂桃符(春联)的盛况 。桃木板是红色,传说可以驱灾辟邪,后来人们就将在桃木书写桃符的习惯,简化为在红色的纸张上书写,并形成一定的规范,也就是现在的春联 。
春联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1.字数要相等 。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这副春联上、下联都是七个字,所以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基本要求 。那么有没有字数不相等的春联呢?我们且看,1916年袁世凯一命呜呼,有人就写了这样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字数明显不对等,于是有人就问,为什么用袁世凯三字来对中国人️民四字呢?写该联的人立刻笑出声来“对咯,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2.词性要相同 。
词性要相同,也就是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词性要相同,虚词对应虚词,实词对应实词,动词对应动词,名词对应名词 。
3.结构要相应 。
结构相应 , 也就是上联词组是几个字,下联对应词组也词组是几个字 。不能多 , 也不能少 。所以,“袁世凯”对“中国人民”这样是不对的,那也只是人们为了好玩 , 而故意为之罢了 。
4.平仄要相对 。
春联的文字对音序也很讲究 , 传统上叫做“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一字用仄(三声或四声)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一声或二声) 。
5.内容要相关 。
春联的上、下联中的文字必须内容相关,符合逻辑,构成一体 。所谓内容相关既可相近也可相反 , 但不能出现重复 。比如清代车万育的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
三尺剑,六钧弓 , 岭北对江东 。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
【春联的书写要求,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一蓑烟雨 , 溪边晚钓之翁 。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何不自己书写一副春联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的祝愿呢!
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
一、对联的创作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它言简意深 ,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
。。。。。。

春联的书写要求,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

文章插图
2、对联的格式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作者认为 , 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 , 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
从内容看 , 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 。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 , 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 , 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 , 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 , 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 , “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 , 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 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 , 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
结构相称 , 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节奏 , 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 。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
不过 , 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 。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 。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 。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 。作者认为 , 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 。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 。(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 。(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
平仄相谐 , 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 , 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 。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 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 。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 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 。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 。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 。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 。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音步交替 , 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 , 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中)--转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 。因为,强弱相当 , 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 , 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 。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 , 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 , 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 。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 。同样,概念相当 , 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 。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 。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 。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 。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 。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 。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 。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 。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 。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但是,作者认为 , 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 , 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 , 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 。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 。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 , 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 。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 。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 , 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 。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 。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 。其二 , 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 , 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 。其三 , 以字面看 , 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 , 有利于理解和操作 。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 ,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 就是孤平) 。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 。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 , 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 , 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转
另外 , 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 。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 , 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 。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 。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 , 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 。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
其中 , “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 。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 。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
异位重字 , 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 。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 。不过 , 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 , 你任由它 。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 。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 。当然 , 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无伤大雅 。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 , 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 。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 , 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 。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 。但不管怎样 , 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 。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 , 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对联的格式,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 。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 , 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 。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 , 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 。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 。比较长的对联 , 节奏也必须相应 。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 , 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四声中 , 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ㄒ唬┥舷铝截葡喾?。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 , 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
 ?。ǘ┥舷铝髯跃淠谄截平惶?。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ā鹞剑?●为仄 。"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 。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 。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 , 还差一个“联” 。“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 , 内容应当相关 , 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 , 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 。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 。一是"无情对" , 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 , 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 。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 。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
二是分咏格诗钟 。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 。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 。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 。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 , 无伤大雅 。
对联的格式:
对联分上款和下款 。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 , 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 , 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 。
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 。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 。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
下款包括三个内容,即称谓、具名、具名语,有的在具名语之后,还加上具印(书斋联、建筑联、厅堂联等具印,其他类联一般不具印) 。
拓展资料:
一、对联格式举例说明:
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 。具体讲 , “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 , 或裁成三个长条 , 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 。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
由于实用对联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五言 , 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 。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 。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 。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 , 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 。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 。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 。按照传统 , 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 , 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 。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 。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
4、琴对式:琴对是指联文集中于条幅上部(长度约占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将款文置于联文之下 , 其形状像一张琴一样的对联 。琴对一般字数较少,往往四五言居多,一般不会超过七言 。上款置于上联联文之下,下款置于下联联文之下 。联文字少而纸长时,多采用这种书写形式 。字少显得大方醒目,字多就会局促与拥挤 。“琴对”一般用两张条幅分开书写,也可以在一张中堂上书写 。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 , 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
扩展资料: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 是一种对偶文学 , 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观其形式与内容 , 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 ,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 。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 , 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 , 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4、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
扩展资料:
关于对联的禁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
二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 。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 。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 。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
五为乱脚:脚 , 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 。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 , 即上仄下平 ,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 。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春联的书写要求,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

文章插图
3、如何写春联?常见的春联有五字、七字、九字、十一字 。
五字春联如:“玉宇迎春至,金鸡献寿来” 。大家可以看出 , 这样的五字春联一般对事,不适宜春节贴 。
七字春联如:“发财致富送金猴,雄心创业迎金鸡” 。这样七字的春联看似工整,但是如果对比横批四字就显得略短,而且现在每家每户的大门有2米多高,七字春联书写下来长度较短,不是太美观 。
十一字春联如:“大地生辉 四海皆春春不老 ,中华崛起 九州同乐乐无穷” 。大家看十一字春联,上下联中有分隔,如果您家中今年有喜事,比如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可以选择十一字春联,不但吉祥还可把自家喜事展示出来 。
要写成对联至少要达到要求: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是7个字,下联也必须7个字,上联是11个字 , 下联也得是11个字 。不能多也不能少 , 否则就不对称 。
二是要词性相同 。句式一样 。上联是名词,下联对应的地方也一定是名词,依此内推;上联是词组如动宾词组,下联也必须是动宾词组等等 。上联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下联也一定是相同结构的句子 。
春联的书写要求,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

文章插图
4、对联的格式和写法是怎样的??对联如下:
1、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 下联:喜上心头气象新 。
2、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
3、上联:开门迎春春扑面,下联:抬头见喜喜满堂 。
4、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富贵人家庆有余 。
5、上联:向阳庭院花开早,下联:勤劳人家喜事多 。
写对联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 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简要为你介绍“对联的格式和写法” 。
1、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同类 , 范围一致 , 平仄相反 。
比如:山对水(名词、自然景物、平仄);新对旧(形容词、性质判断、平仄) 。
2、合成词构词方式相同,平仄相反 。
比如:山高对水远(都是主谓式,平平对仄仄);卧虎对藏龙(都是支配式,仄仄对平平)
3、词组或短语结构相同,平仄相反 。
比如:海阔天空对山清水秀(都是主谓联合,仄仄平平对平平仄仄)
4、上下联平仄相反,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 。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 。
对联的平仄多用“马蹄格”,马蹄声是“踢踢踏踏踢踢踏踏……”循环 , 化为平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在保证下联尾字是“平”的情况下,从循环中任意截取即可 。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果不用马蹄格,同样要协调 。
春联的书写要求,书写对联应注意的事项

文章插图
5、春节对联怎样写?1、拆字联拆字 , 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比如: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上联中「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和为「烟」,夕夕合为「多」 。
2、回文联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 , 也可倒读 。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比如:风送花香红满地 , 雨滋春树碧连天 。反过来为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3、叠韵联所谓叠韵联,就是全部由同音(韵)字或部分由同音(韵)字组成的对联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 , 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4、异字同音联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5、相同偏旁部首联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 称为「偏旁部首联」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经典对联例句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 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其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且两边要互相对应 , 中间的“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春联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 , 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 , 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 , 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 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 辛寅逊或 孟昶的儿子孟此撰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 , 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 。”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 。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对联的上联贴哪边?要看 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 , 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阴平、阳平)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写春联不仅寄托了,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 想要写出寓意美好,字迹美观的春联 , 需要注意啥?春节将近,快学起来吧 。
您知道春联的来历吗?提到春联,许多人会想到,宋代的王安石在《元日》中写下“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 。
中国楹联协会名誉副会长申士海介绍大约从周朝起迎春就会挂桃符,人们为了辟邪祈福会在门旁用桃木制成桃木板在上面画郁垒、神荼两位门神的神像 。
宋代的文人往往将诗句写在桃符上,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春联的内容都有啥?
古代的春联尤其是文人的作品内容大多数以修身养性为主 , 清代大收藏家孙星衍先生曾写道“莫放春秋佳日过 , 最难风雨故人来”告诉大家在过新年之余也不要忘记工作和学习只争朝夕 。
近年来的春联主要表现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凸显喜庆祥和,春联书写技巧get!
除了内容,不同字体书写的春联呈现出来的美感与韵味也不同通过这些名家书写的作品一起学习 。
伊秉绶的隶书作品给人一种正气、磅礴规矩、整齐的美 。以“春”字为例,笔画上直来直去以篆书的笔法入笔需要厚重平直带来排叠之感竖笔画呈弧形有一种环抱的感觉看起来更为饱满 。
启功先生的楷书独树一帜瘦硬、挺拔,轻重分明重笔浓墨厚重细笔细腻有弹性显得非常活泼 。
写春联书法作品时,可以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字体 , 内容清新淡雅 , 可选清秀一些的字体内容比较厚重,字体亦可苍劲有力总体要求是字字独立、整齐、规则 。书写时,繁简不能混用横批应从右至左书写 , 右边为上联 , 左边为下联 。
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 , 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意思是写大字与小字都要注重结构的疏密小字要空隙大 , 大字要空隙小书写春联时笔画之间空隙小为宜 。
专家提醒写春联时一定要用浓墨给人大气、庄重、热烈的感觉写大字时如果墨太干容易出现枯笔的情况在墨汁里适量添加洗衣液或洗衣粉可以增加润滑度使书写更顺畅字也干得快 。
1、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2、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3、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横批:欢度佳节
4、佳节迎春春生笑脸,丰收报喜喜上眉梢横批:喜笑颜开
5、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6、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7、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8、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1、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
2、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
3、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
4、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
5、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
6、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来回大地 。
7、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
8、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
9、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