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指多少岁,不惑指多少岁,知天命指多少岁


而立指多少岁,不惑指多少岁,知天命指多少岁

文章插图
而立指30岁 , 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 。
“而立“、”不惑“、”知天命“,都是古代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其意也就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
弱冠是20岁,而立是30岁,不惑是40岁,知天命是50岁 。除此之外,还有艾 , 花甲,但它们不是具体年龄的代表,是古代针对男子什么样的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而特定的一个分段 。
在古代的时候 , 形容一个人的年龄,有很多的称谓,比如襁褓婴儿 , 孩提时代,弱冠之年 , 知天命,不惑之年,花甲之年,等等,比如襁褓婴儿,或者是孩提时代 , 我们知道这说的是婴儿,还有小孩 , 那么其它又代表多少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第一,“弱冠”指的是20岁左右的男子 。
在古代的时候,男子20岁左右被称为是弱冠之年,根据《礼记·曲礼》上面记载,古代的时候,男子20岁要举行冠礼,也就是成年礼 , 这个时候表示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
第二,“而立”指的是三十岁 。
我们经常会听到“三十而立”这样的话 , 那么就是说,而立之年代表的就是三十岁,孔子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也就是说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而立 。
第三,“不惑”指的是四十岁 。
就是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社会经验积累了很多,这个时候再遇到任何事情他都可以明辨是非 , 不会疑惑 。在《论语·为政》中也写到了“四十而不惑”,后来就有了“不惑之年”一说 。
第四,“知天命”说的是五十岁 。
他是说人活到了这个岁数,对于很多事情都已经看透,有了足够的了解,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能被人左右的 。这里所说的知天命并不是说要听天由命,而是要告诉人,谋事在人 , 成事在天,付出努力了,结果如何就要听天由命了 。
1不惑指四十岁
2垂髫指童年
3花甲指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