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矿物和岩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区别


怎样区别矿物和岩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区别

文章插图
闪长玢岩斑晶主要是斜长石(中长石为主),角闪石 , 有时可见黑云母、辉石,石英,属于闪长岩类;花岗斑岩属于花岗岩类,斑晶主要是石英、碱性长石和少量斜长石,暗色矿物较少,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这是它们的主要的区别 。建议你不要这样死记硬背,学会理解,它们二者根本上讲属于不同的类别,闪长岩类相较于花岗岩类而言 , 石英的含量明显是低于花岗岩类的,在QAP图中明显属于不同的区段 , 大的方向定了,再去区别斑晶成分的区别,有立体感 。
斑岩型金矿是指形成工业矿床时 , 矿体定位于次火山岩体或超浅成侵入相的岩体中(孙培基等 , 1996) 。斑岩型金矿的概念一直在演变 , 其范围有不断拓宽的趋势 。这是因为斑岩型矿床的矿种,经历了由铜矿拓宽到钼矿、钨矿、锡矿、铅锌矿、铀矿和金矿等的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因为对斑岩型矿床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的结果 。虽然斑岩矿床与具有“斑状结构”的岩体相关性最强 , 但是并不总是与具有“斑状结构”的岩体有关,基于上述存在的客观现实,一些学者在工作实践中已抛弃“斑岩矿床”这一习称,而改称“斑岩型矿床”,强调的是与小岩体有关,矿体主要产于其中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而淡化了相关岩体必须是“斑状结构”的框框 , 对金矿而言尤其如此(李颖等,1999) 。
一、内容概述
“斑岩铜矿”一词最早源于1904年Ransome对美国亚利桑那州斑岩铜矿带的研究,原意是指产于强烈绢云母和石英化长英质斑状侵入岩中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床 。斑岩铜矿以规模大、品位相对较低(一般小于1%)、矿体形成深度相对较浅(一般不深于3~4km)、含有金属矿物的斑岩铜矿脉为主要特征,外围可能含有矽卡岩置换碳酸盐岩等高中温硫化物热液系统(Sillitoe , 2010) 。斑岩铜矿是与侵入岩有关金属矿床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Misra,2000) 。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带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一般发育于洋-陆(洋-洋)俯冲和陆-陆碰撞有关的汇聚板块边缘的大陆弧环境(Misra,2000),也可形成于陆内环境的走滑断裂带(Hou et al , 2003),总体环境为碰撞挤压环境,但成矿主要形成于挤压背景下的拉张环境(芮宗瑶等 , 2004) 。Cooke et al(2005)通过对世界主要斑岩铜矿带成矿背景的综合研究,发现大洋板片的低角度俯冲非常有利于挤压背景的形成 。此外,断裂和断裂交汇处也是斑岩铜矿形成的有利构造部位 。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 。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石英内核-钾化带(黑云母-钾长石带)-似千枚岩化带(绢云母-石英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并且斑岩铜矿中富矿体的形成是多期岩浆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Patrick,2010;Vry,2010) 。金属硫化物矿化在斑岩体及围岩中从内向外呈浸染-浸染+微细脉-浸染+细脉-细脉状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