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有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之分,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形而下学!


哲学中有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之分,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形而下学!

文章插图
首先,先看看形而上学的三层涵义:
1 , 指哲学 。亚里士多德把研究世界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称为“形而上学” 。由于编辑文稿时把形而上学编在物理学后面,
所以“形而上学”又被称为“物理学之后” 。
从内涵上讲,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 。”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 。在他看来 , 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 , 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 。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 。
2,指与辩证法相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机械观和机械方法论 。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 其缺陷就在于没有用联系 , 运动 , 发展的辩证法看待事物 。没有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 。
3,引申涵义 。中文根据《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区分,把那些只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研究具体实物的方法称为形而上学,又称为思辨哲学 。
4,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是在第三种意义上的区分,抽象思想就是形而上的 , 而具体物质就是形而下的 。因此,所谓形而上,不过是在具体物质形态背后的那些抽象性的东西 。
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而下者谓之器——与哲学术语无关
现有关资料普遍都将《周易·系辞上》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句话提出来单独翻译,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认为法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 。
解读古文最忌断章取义,这句系词是《系词上》最后一大段文章中的一句,并且前面有“是故”二字 , 一看就是与上文成因果关系 , 前因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后果是“圣人立象以尽意 , ”进一步才是“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实际这里的“形”古通“型” 。既“模型;楷模;典型”;
“上”亦非上下之上,乃是“崇尚,提倡”之意;
“道”古文中亦作“导” 。是“引导”之意;
“下”亦非上下之下,乃为“发表,宣告”之意;
“器”是“器重,重视”之意 。(详见注释 。)
【哲学中有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之分,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形而下学!】连起来大意是说:由于一种专著不可能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记载下来,因此作者决定用典型去阐述他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典型能受到崇尚是因为这些典型能起到引导作用,典型能在《经》文中发表是因为对这些典型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