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的诗意 骆宾王( 三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那堪 一作:不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 , 谁为表予心?
译文: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 , 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 , 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 , 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 , 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
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
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
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 , 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
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赏析: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意思是,秋天蝉声不断 , 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诗人的无限愁思 。诗人触景生情 , 情因景生 。情感从何而来 , 是因闻见了蝉声 。该诗用起兴对起开篇,将蝉声与愁思对举,两相映照,下笔自然,工稳端庄 。即是咏物,物必在先 。首句咏蝉,次句写己 。咏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 。西陆:指秋天 。
南冠:楚国的帽子 , 指代囚犯 。在此指诗人自己 。《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 , 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