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河湖状况等方面说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从苏州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河湖状况等方面说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文章插图
气候特点: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5℃,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植被状况: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林木为亚热带乔木
河湖状况: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1、颐和园
所在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距城区15公里
建成年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
特点: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
2、拙政园
所在地点: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
建成年代: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
特点:全园以水为中心 , 山水萦绕 , 厅榭精美 , 花木繁茂 , 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
3、狮子林
所在地点:苏州城内东北部
建成年代: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
特点: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 , 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
4、留园
所在地点: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
建成年代:始建于明代
特点: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 , 厅堂宏敞华丽 , 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 。
扩展资料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 , 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 。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 , 苏州河古买卖街 。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
苏州,简称“苏”,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的建筑是非常有特色的,那么苏州建筑风格有哪些特色呢?我们马上来看看相关知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