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海经》成书于何时,主要有哪些说法


对于《山海经》成书于何时,主要有哪些说法

文章插图
第一种,自西汉刘秀(歆)以来的正统说法,认为此书是大禹、伯益所记,而且:“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人民失据,崎岖于丘陵,巢于树木 。鲧既无功,而帝尧使禹继之 。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 。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 。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分之海 , 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 , 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 , 绝域之国,殊类之人 。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名者也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都承继此说 。著名的东汉学者王充也说:“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 。海外山表,无远不至,以所见间作《山海经》 。”都同意《山海经》为禹、益作著 。
第二种,近几十年来,《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引起热烈讨论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认为《山海经》中的《山经》出现最早,主要论证了《山经》成书年代比《禹贡》还早 , 说:“若《禹贡》出于战国之季,则《山经》之作,其在战国之初,或春秋之末 。”
第三种,以王成组先生为代表 , 认为《五藏山经》是战国后期作品,成书比《禹贡》要晚,是《禹贡》几种地理概念的发展 。提出的理由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 , 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 。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作 。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 , 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 。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 。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 , “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