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春秋》读的好,关羽追封多,到底谁是武圣( 三 )


而相对这些红旗漫卷的浪漫 , 他面对自己妻许国,难许卿,面对自己上司,直言犯上,引得同僚记恨 , 面对亲戚,大义灭亲等,都显得这位幕府将军是温度的,完全不是如神化的关羽一样,高冷 。最少他是个立体的人 。再有是他的文学造诣,更是寥寥词句就可以让后人,感叹的他的文武双全 。特别是其在被政治迫害后还在坚持初心 , 更叫人泪目 。综上所述 , 岳飞是个实实在在的武圣人 。
2、神化帝君,“脱离群众”再看被人们神化和过度包装的关圣帝君,使得人们早已忘记了关羽身为人的本身 , 所以人们宁愿在香火缭绕关帝像上,多次涂抹金身 。也不愿意到破败的关羽墓前深鞠躬 。长久以来,由于封建统治的需要 , 关圣帝君被不断赋予战神、求子、财神等新功能 。关圣帝君早已“脱离群众”,在世人的“吹捧”中,无限荣光 , 成为虚头巴脑的武圣人,而真正的关羽和岳飞,却只能静静地待在历史中,对后人讲述过往 。也就是说,关羽的武圣人地位,是被封建统治者塑造出来的,他没有岳飞接地气!
一、武圣的由来武圣这个名词是与文圣相对的 , 有文就有武 , 武圣的概念最初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在军事方面杰出的人才所修建的庙宇,最早是由唐玄宗修建的,并在庙中供奉了11个人,也就是武庙十哲 , 主祭是协助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姜子牙 , 同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开国之君 。
武庙的十哲分别是:秦国武安君白起、汉朝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朝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唐朝司空英国公李勣、汉朝太子少傅张良、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吴国将军孙武、魏国西河郡守吴起、燕国昌国君乐毅,这十个人中前五人列在庙的左边,后五人列在庙的右边 。
武庙十哲中有5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有2人是汉朝人,有1人是三国时期的人,还有2个是唐朝人 , 主祭姜子牙是商末周初时期的人 。
唐玄宗修建武庙的目的是形成一种祭祀文化 , 以展示自己尊重人才的形象,用以招揽天下人才为自己所用,但武庙当时还不叫武庙,叫太公尚父庙,到了唐肃宗时期,封姜子牙为武成王 , 并将太公尚父庙改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并将姜子牙的地位提高到与文庙主祭孔子一样的地位 , 意思是说文学方面造诣最深的是孔子,军事方面造诣最深的是姜子牙 。
这个时候的姜子牙虽然是武庙的主祭,但并不叫他武圣,而是叫他武成王 。到了唐德宗时期 , 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64人,这64人都是从西周到唐朝时期,在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军事人才 , 或者在军事方面有成就的人,其中三国时期有张辽、关羽、周瑜、陆逊、邓艾、张飞、吕蒙、陆抗、羊祜、杜预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