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 二 )


(2)接受学习:奥苏伯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他认为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的过程,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
(3)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桥梁、中介) , 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 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 , 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
同一个人,中文译法不一样而已 。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
先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39)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 , 后又获布兰代斯大学医学博士(1943)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1950)学位 。1950-1974年任伊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
1975年转任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与大学中心教授 , 1978年退休为名誉教授 。后开办诊所,任精神病医生 。曾获桑代克奖 。
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1918~2008 )或有的翻译为奥苏伯尔,1918年10月2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应用心理学系任教,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 。
很高兴告诉你!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
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
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ü潭ǖ悖?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
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4
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岁至成人) 。皮亚杰在概括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 。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皮亚杰,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