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

1、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shall)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
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难点是翻译腔造成的长句,所以需要对这句话做一下断句:组织需要确定,1.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2.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
按照这个样子读下来,句子的意思就很清楚了:公司应识别和确认外部和内部的因素 , 这些因素是和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公司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 。
其实这么一来 , 如何定义外部和内部因素也就明确了 , 影响上面所说的两点就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环境) 。
组织应(shall)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
注意这里的措辞 , 两句话里都用了“应(shall)” , 在本标准里是代表“要求(shall)”的 , 所以公司必须要在这个内容上有所输出 。
读标准的时候 , 还得注意“应”这个字的读音,“应(第四声)对”与“应(第一声)对”完全是两个概念 , 只不过中文字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上下文意思的区分 。必要的时候还得对照英文版标准确认真正的意思 。
【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应(第四声)对”是反应和有所动作的意思,英文版标准里用的是“address”这个单词 。
而“应(第一声)对” , 英文版用的是“shall” , 也就是标准里代表“要求”的意思 。后续的解读中,表示“shall”的意思我会注明,因为是标准明确要求的 , 不做就是一个不符合项 。而表示“address”的就不注明了,大家注意一下 。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
注2.考虑来自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
这几个注对不熟悉外部、内部环境概念的公司,提供了思考方向 。
同时说一下,“组织环境”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
所以上文中,内外部因素,可以约等于组织环境,这样说比较容易理解,虽然不太准确 。
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
新版标准将“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要求写入了标准正文中 。注1和注2进一步说明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正面和负面 , 可能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 。识别并确定的环境因素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入的重要内容 。
“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监视和评审可以确保这些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充分的、有效的,适应时势的变化 。
在考虑满足相关方要求之前 , 在组织策划质量方针、战略目标之前,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制约和影响 。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将来的运行过程中能适应环境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至于该收集到哪些范围、深度 , 取决于产品、定位、眼界 。组织应界定必须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如法定要求、供应商要求、合同要求等 。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积极主动地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取得更佳的绩效 。
审核可以通过二个途径深入:
1)审核前准备,包括专业培训 。审核前,审核组应了解企业外围环境和约束条件 , 至少包括必要的法律法规要求 。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渠道了解组织信息、行业动态等 。必要时甚至可以访问相关方以了解组织的环境因素 。审核组的专业培训,可以使成员了解与产品有关的信息,如产品标准和强制性要求等,目标顾客对产品隐含的要求等 。
2)通过与高层管理成员的交流,询问组织从哪些方面收集了哪些环境因素,如果看待、评价这些环境因素 , 最终确定了哪些环境因素为组织关注要点 。评价组织收集环境因素的范围、方法、深度的适宜性,要求组织提供关注这些关注关键的环境因素的证据,包括监视和评审的证据 , 包括变更的控制 。
在其它标准要素的审核过程中,对审核对象“产品和服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策划阶段,审核组应关注组织收集的环境因素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在审核组内部沟通时,交流对此综合条款的应用程度的审核发现,最终形成审核组一致的审核结论 。
一、ISO9001:2015标准 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注 2:考虑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 3:考虑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 , 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二、从以上注2中可以看出:组织的外部环境至少包括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从注3中可以看出: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 。
ISO9001标准2015版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采用高层结构,规定了通用的章节结构,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二、采用了基于风险的思维: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重要因素,以便实施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 。三、更少的规定性要求:如不再规定最高管理者应在组织的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担任管理者代表,而是以分配类似的职责和权限来代替,对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的要求也更加灵活 。四、灵活的成文信息要求:标准允许组织灵活地选择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的方式,组织可以根据行业特点保留原有质量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等,以便于员工和相关方理解使用 。五、提高了服务行业的适用性:新版标准将“服务”与“产品”并列,突现了服务特点,旨在强调在某些要求的应用方面 , 产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服务型组织,其服务是以活动和过程展开的,新版标准提高了在服务行业的适用性 。六、更加强调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 只有认清组织所处的环境,清晰组织的定位,才能抓住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并经受与组织环境有关的风险考验 。七、增强对领导作用的要求:更加强调最高领导者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 。八、更加注重实现预期的过程结果以增加顾客满意 。九、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边界 。
“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监视和评审可以确保这些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充分的、有效的,适应时势的变化 。
在考虑满足相关方要求之前,在组织策划质量方针、战略目标之前,应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制约和影响 。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将来的运行过程中能适应环境要求 , 达到预期目标 。至于该收集到哪些范围、深度,取决于产品、定位、眼界 。组织应界定必须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如法定要求、供应商要求、合同要求等 。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积极主动地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 可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取得更佳的绩效 。
审核可以通过二个途径深入:
1)审核前准备,包括专业培训 。审核前,审核组应了解企业外围环境和约束条件,至少包括必要的法律法规要求 。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渠道了解组织信息、行业动态等 。必要时甚至可以访问相关方以了解组织的环境因素 。审核组的专业培训,可以使成员了解与产品有关的信息 , 如产品标准和强制性要求等,目标顾客对产品隐含的要求等 。
2)通过与高层管理成员的交流,询问组织从哪些方面收集了哪些环境因素 , 如果看待、评价这些环境因素,最终确定了哪些环境因素为组织关注要点 。评价组织收集环境因素的范围、方法、深度的适宜性,要求组织提供关注这些关注关键的环境因素的证据,包括监视和评审的证据,包括变更的控制 。
在其它标准要素的审核过程中,对审核对象“产品和服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策划阶段,审核组应关注组织收集的环境因素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在审核组内部沟通时,交流对此综合条款的应用程度的审核发现,最终形成审核组一致的审核结论 。

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

文章插图
2、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管理学,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组织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组织对环境做出单方面的适应性反应,组织对环境也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
2.主要表现:组织主动了解环境状况,获得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 。
3.通过调整目标避开不利环境 , 选择适合发展的环境 。
4.另外组织对环境的消极方面是对环境的破坏 。
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

文章插图
3、…性的社会技术系统”,按照这一观点,怎样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技术系统,按照这一观点,我们说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就是任何一个组织都要尊重社会,大个大环境,同时 , 每个环境下都有很多个组织存在 。
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实践系统,按照上面这点关键理解和组织上完全补充的范围之内的话,你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事情来做出它的调节和评判的出来 。
王鑫的社会性能让到这一点之后成立的组织组织是开光线和环境的因素 , 这个是相互相成
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

文章插图
4、试举例说明组织与内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行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的作用,至少有三种作用:
第一、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 。这种作用首先表现为社会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没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技术前提的商品经济运行 , 就无组织而言 。从组织的工作环境来看,
没有消费需求及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组织就不可能生存;从一般环境的角度来看,组织
与其具体工作环境关系的确立与运行,又毕竟是以一定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为核心,各方面
社会关系有机结合、交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知道,具体的要素环境直接地决定组织的生存与发
展,而任何具体工作环境又总是一般社会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 。因此说社会外部环境对组织具
有决定性作用 。
第二、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作用 。制约作用,主要是指社会外部环境作为外在条件对组织
生存发展的限制与约束 。这里仅以法律环境为例说明外部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制约 。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国家调整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组织与政府之间、
以及涉外经济活动的利益关系和商务纠纷 , 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这样,组织的生
产经营活动就必然面临大量的国内和国际法律环境 。国内与组织经营管理直接关联的基本框架,
大体上包括关于组织营销与竞争行为的法律;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律;组织内部关系的法律,等
等 。此外,还有涉外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国际惯例等 。可以这么说,组织生活在庞大而复杂
的法律环境之中 。这些法律规范体系以一定的标准衡量组织进入市场运行的资格;衡量组织在
市场中动作的合法性,制止和惩罚“犯规动作” 。由此可见,法律规范对规范和控制组织行为具
有重要制约作用 。
第三、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用 。影响作用,主要是指某一事物行为对他事物或周围的人
或社会行为的波及作用 。如习俗观念,甚至迷信对组织经营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民族文化或
同一文化区域人们的不同观念,都对组织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一、广义地讲,企业外部存在的一切都是企业的环境 。当然,环境
中的不同因素对企业活动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方式的影响程度也
是不同的 。我们主要分析环境中对组织来说敏感的和必须做出反
应的方面 。所以企业组织的外部环境可以被定义为存在于企业组
织边界之外、并对企业组织具有潜在的直接影响的所有因素 。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任务环境与一般环境 。任务环
境主要作用于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具有直接影响的部门 。如
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投资和金融机构、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和
政府机构等 。一般环境指那些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没有直接影响,
但对企业和企业的任务环境产生影响的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社
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要素 。
不确定性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主要特点,这个特点使企业
决策者很难掌握足够的关于环境因素的信息,从而难以预测外部
环境的变化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特
点提高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反应失败的风险 。
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变动性 。复杂
性是指环境有多个不同质的要素构成 。随着复杂性程度的提高,
组织就要设置更多的职位和部门来负责对外联系,并配备更多的
综合人员来协调各部门工作 。结构的复杂程度就随之提高,组织的
集权化程度也必然降低;环境的变动性取决于构成要素的变化及
这种变化的可预见程度 。
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
1.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 。组织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
一个子系统 。组织与外部存在的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也存在分工
问题 。社会分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组织内部工作内容,从而所需
完成的任务、所需设立的职务和部门不一样 。在找国,随着经济体
制的改革,国家逐步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内部增加了要素供应
和市场营销的工作内容 , 要求企业必须相应地增设或强化资源强化和产品销售有关的部门 。
2.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 。环境不同,使组织中各项工作完成
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亦不相同 。同样在市
场经济的体制中,当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时,企业关心的是如何增
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的生产设备或车间,企业的生产职
能、生产部门会显得非常重要,而相对要冷落销售部门和销售
人员;而一旦市场供过于求,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 则营销
职能会得到强化,营销部门会成为组织的中心 。
3.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 。外部环境是否稳定 。对组织
结构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稳定环境中的经营,要求设计出被称
为“机械式管理系统’的稳固结构,管理部门与人员的职责界限分
明,工作内容和程序经过仔细的规定.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固定,等
级结构严密;而多变的环境则要求组织结构灵活(称为“柔性的管
理系统”).各部门的权责关系和工作内容需要经常做适应性的调
整,强调的是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而不是纵向的等级控制 。
二、企业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营销组织的影响
(http://www.gci-corp.com/Article/qyyy/200612/70663.html)
环境的变化是引起企业组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各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 因此,正确把握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营销组织的影响 , 对于企业开拓市场、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及其对企业营销组织的影响 , 并为企业适应这些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一、企业环境变化的特征
随各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兴起 。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被称为“新经济” 。目前,对“新经济”内涵的认识还并不一致,但多数人认为,“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信息产业为支往,以全球为市场,以网络为纽带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
按照“新经济”概念的这一表述 ,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就有各本质的区别 。因为传统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支往产业,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经济;新经济别是以信息产业为支往产业 , 以无限的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事实上,美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表明,新经济的发展正在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1、企业竞争形式的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竞争通常表现为一种“你死我活”的形式;而新经济以高科技为依托,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生产的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具有共事性、可再生性以及对其他物质型资源的替代性 , 使得传统经济中“你死我活”的竞争失去意义,新经济的发展使竞争的双方可以共同获利 , 竞争的同时并非伴随各利益的丧失,企业之间可以既竞争又合作 , 竞争的方式将是强强联手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
2.创新程度的变化 。创新有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有领域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有方法的创新和观念的创新,不管进行哪个方面的创新,都镭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经济中,大多数企业是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型,创新并不显得特别重要;在新经济时代 , 创新意味各企业生存,创新意味各企业发展,创新性品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起码标准 。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迟早要被逐出竞争的行列 。
3.企业实力象征的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生产过程对劳动者的要求主要依赖其体力或一般脑力,企业的资本财富是其实力的象征,即“财”重于“才”;在新经济时代 , 生产过程对劳动者的要求主要依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而又企业拥有人才的品质、规格和数量,才是企业实力的保汪 , 即“才”重于“财” 。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人脑成了生产基地,拥有充满创意的大脑并善于创新、敢于开拓的人才,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
4.资源来源范围的变化 。在传统经济里,企业发展更多地取决于土地、石油、矿产、森林、水等消耗性物质型、能源型自然资深,因而时常会发生“资源枯竭”问题;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与智力资源 。企业资源的范围有了极大的扩展,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能源资源 , 而又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在资源的内部,各种资源的重要程度也将会有较大变化,信息资源上升为主手资源,而人力资源则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
二、企业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营销组织的影响
企业环境的上述变化特征,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效率性 ,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全过程更强调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企业内部 的激励机制更足活、更科学,企业的决策过程 更高效 。因此,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传统企业营销组织模式必须有所改变 。因为传统企业的营销决策组织结构是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进行的 , 信息是自下而上的方式流动的 。但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在竞争、创新、资源、实力象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传统经济下形成的企业营销组织模式逆行一定的改变 。
1.营销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在“全字塔”组织结构中,由于决策信息只能自上而下单向流动,而中间层次过多,所以效率低,而且还会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和知识的共 事,加强了上下级之间、协作部门之间以及营销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快了信息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传递 , 从而使企业营销 组织的中间层次和辅助人员的需求大大减少,营销组织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决策层更加贴近执行层,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围中间层次的减少而更加真实、可靠 , 因而决策效率提高 。
2.营销管理方式情感化 。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全字塔”结构的管理是一种压抑个性、缺乏人情的管理模式,营销工作中企业营销人员没有决策权,营销人员之间以及营销人员与企业之间仅仅存在利益关系而不存在情感需求,这种近乎麻木的管理方式严重地影响了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对营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高的要求 , 因而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发挥的宽松的、亲和的工作氛围 。情感化管理比传统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增加了情感性、自我约束性和差别对待性等内容 , 把每一个营销人员都看作企业的主人,注重增强营销人员对组织的感情投入和归属意识,从而强化组织的凝集力,更好地满足企业“才”富的增长 。
3.营销管理手段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电子邮件、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实时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项目,使企业的营销部门之间、营销人员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可以在不同地点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沟通、讨论和处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中介,营销管理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到位,更利于市场开拓和提高竞争能力 。
4 。营销管理对象多元化 。新经济时代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 大大缩短了国际范围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产品、信息、技术、服务跨越国界的大规模迅速流动,使生产经营趋于全球化,跨国经营是高科技竞争环境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经营范围的全 球化,也使企业的营销人员和消费者将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 使企业的营销管理对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
“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各决策层主动性强 ,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 适合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资源或开拓 市?。?以谋求最大的效益,其缺点在于决策风险较大 。“扁平式”组织管理模式适应现 代市场经济信息横向、纵向快速流动的要求 , 能够使权力适度下放,便于采取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相结合的办法 , 实现较好的责权利相结合 。因此 , “扁平式”管理模式比较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 。
三、企业营销组织设计的对策思路
随各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不应忽视上述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呐,应重视对自己的营销组织的设计 , 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对待环境的变化 。一是不宜采取消极态度而加以抵制 。目前,虽然我国总体上 还没有进入新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没 有出现新经济 。事实上 , 1999年国内电子商务已进入实施阶段,许多大中型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纷纷“触网” 。
二是不宜过分言目乐观 。新经济的特点是更新快、淘汰快、初期成本高 。有的企业决策者对此决策缺乏民主和科学性,过分超前 。如网站建没,短短时间内许多企业纷纷触网 , 结果不到两年许多网站又出现关闭停业 。又如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不少企业认为高科技风险投 资获利丰厚,一时间此类公司纷纷注册成立,继而出现名不符实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因此,面对新经济的到来 , 企业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积极面对,同时又要慎重对待 。
2、积极推进创新工作 。
一是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着重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对企业的营销工作有新的认识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通常围绕生产某一产品组织生产、管理、营销全过程 , 企业相对狭窄;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内涵外延已扩大,作为企业可生产的产品品种大大增加,使企业组织生产、管理、营销的全过程具有更大的技术附加值和新技术手段 。
其次,企业营销管理要有全球一体化新观念 。新经济通过高度发达的通信手段和便捷的网上交易,把全球经济、国际市场浓缩在一个“窗口”、一个“鼠标 。上,因此,在市场开拓和客户资源的相关方面随之会出现新的手段和新的思维方式 。
二是机制创新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机制多少带有比较重的行政色彩,效率低;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营销机制要求环节少、效率高 , 要更多地按市场经济的规则管理营销业务 。因此,企业营销机制要创新,使企业营销组织成为有序的“扁平式”结构,内部企业流程能够适应外部瞬息万变的市场 。
三是技术创新 。企业营销组织应能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全球资源为己所用,以创新技术来创造新需求,进而创造新市场 。
3、用新经济改革传统经营方式 。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存,前者无论如何发展均不能替代后者 。但传统经济如果 不利用新经济 , 不与新经济嫁接 , 以稀缺性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传统经济便难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 其发展的潜力也十分有限 。随着新 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营销工作应采用新经济改革传统经营方式 , 以适应新经济高效率发展 的要求 。
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答案

文章插图
5、如何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这种东西听起来就挺复杂的,只能说如果一个人加入了组织之后,对于环境是比较好适应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