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这句话是不是黑纵横家( 四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这句话是不是黑纵横家】“安居而天下熄”的“熄”是通假字,“熄”通“息”,表示停止的意思 。
出处:《富贵不能*》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朝代战国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此之谓大丈夫 。”
白话释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 , 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
文章解读: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 。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 , 孟子批驳,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说这话的人是景春;
原文及翻译如下:
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翻译:
有人说:张仪,公孙衍等辈纵横家,难道不是大丈夫!一旦发怒则诸侯恐惧,自己安心居家则天下太平
孟子回答:这些恶人难道能称为大丈夫君子处于世上最恰当的位置,推行天下正直的道义,一旦得志则使人民受惠,不得志则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富贵时不*乱,贫贱时不改志向,受威逼时不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这是孟子在驳斥别人提出的纵横家是大丈夫的言论,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