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的爱国古诗( 三 )


宋代科举制度,考经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中可选一经 。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后官至丞相 。
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最险的一滩 。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
“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
汗青:史册 。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扭转局面 。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
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
作者简介 《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著名爱国七言律诗 。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
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
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击元军 。
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一带 。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 。
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 。
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
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现实,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斗争生活和爱国思想,展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 。
今存《文山先生全集》 。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名篇为世所传颂 。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3555.htm
关于宏扬爱国主义的古代诗词 陆游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 。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
2.三万里河:指黄河 。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
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
6.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
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7.摩天:碰到天 。
8.遗民:北方沦陷区的人民 。
9.胡尘:指金兵铁骑扬起的尘土 。
10.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
【古诗今译 】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
【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