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首中国古典古韵诗词

1.《清平乐·莺啼残月》
五代:韦庄
莺啼残月 , 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 , 正是落花时节 。
妆成不画蛾眉 , 含愁独倚金扉 , 去路香尘莫扫 , 扫即郎去归迟 。
2.《谒金门·空相忆》
五代:韦庄
空相忆 , 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 , 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 , 不忍把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 , 断肠芳草碧 。
3.《三月过行宫》
唐代:李贺
渠水红繁拥御墙 , 风娇小叶学娥妆 。 
垂帘几度青春老 , 堪锁千年白日长 。 
4.《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代: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 , 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处也 , 一曲边愁难写 。
极天关塞云中 , 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 , 莫教泪洒英雄 。
5.《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李益
十年离乱后 , 长大一相逢 。
问姓惊初见 , 称名忆旧容 。
别来沧海事 , 语罢暮天钟 。
明日巴陵道 , 秋山又几重 。

晏殊的全部诗词 。
晏殊 , 字同叔 , 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
谥元献 。
其词擅长小令 , 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 语言婉丽 , 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
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 , 音韵和谐 , 风流蕴藉 , 温润秀洁.原有集 , 已散佚 , 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
推荐几首中国古典古韵诗词

清平乐村居的诗句 《清平乐村居》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 , 它的原诗为: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亡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 ,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 ,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 , 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 , 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 , 镜头稍远 。
“茅檐低小” , 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 , 江上燕子故来频 。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 , 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 , 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 , 而溪上草已返青 , 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 , 说明春到农村 , 生机无限 , 又是农忙季节了 。
作者略含醉意 , 迤逦行来 , 及至走近村舍茅檐 , 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 , 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 , 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 , 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 , 娓娓地叙家常 。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 。
这样讲 , 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 , 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
下片写大儿锄豆 , 中儿编织鸡笼 , 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 。
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 , 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 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 。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 和盘托出 , 跃然纸上 ,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 , 意境耐人寻味 。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 , 才悠然自得其乐 。
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嬉) , 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 , 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 , 更为含蓄 , 也更形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