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李一首词的鉴赏( 二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3、《七绝·师恩难忘》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
4、《远师》唐·白居易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
5、《寻雍尊师隐居》唐·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
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
6、《师蚕》教子教女,辛勤半辈 。
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
求关于李一首词的鉴赏

诗词鉴赏:宋代李禺回文诗《两相思》,要有正读倒读的翻译以及每句...正读:把眼望得都干涩了,但只见山遥水远,身边人来人往,可曾见到几多知心人?壶中已空,怕难再斟出一杯酒,提笔对笺,却难和出半首离别诗 。
路途遥遥,西出阳关的人已经和爱妻离别很很久了,想给心上人报一声平安,却没有传书的鸿雁,书信也迟迟寄不出去 。
长夜里独守孤灯是多么的寂寥?我作为夫君和父亲既思念妻子又思念儿女 。
反读:儿女思念父亲啊我思念夫君,长夜寂寥我在家中独守孤灯 。
迟回的鸿雁也没带回你的音信,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了,感觉就像我们是分隔在阴阳两途 。
想和一首思念的诗却无从下笔,拿起杯子想斟一杯酒又怕酒壶空了 。
知心的人儿啊你几时归来,山高水远我只能把泪眼望穿 。
古代诗歌鉴赏100到 200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赏析】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
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
一二句写景叙事 。
在扬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忽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
在这暮春时节,作者眼前飘舞的只是零落的扬花,耳边听到的只是子规的悲啼 。
“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五溪”,本已是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地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一起,并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深同情 。
三四句借景抒情 。
“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伴随着好友一直到夜郎西 。
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 。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同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经受友人遭贬的心灵震撼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
总的看来,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
诗词鉴赏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漠漠...(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