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李一首词的鉴赏( 五 )


赞美长城的诗歌 仿佛巨蟒游弋于起伏的山岭中,又似蛟龙翻腾在辽阔的海面上,你,长城,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瑰宝,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灵魂 。
经历过太多次暴风雨的洗礼,接收过太多场硝烟战火的考验,数千载历史长河,弹指一瞬,不变的,依然时你昂首挺立的身躯,凝聚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的斗志 。
从远古起步的瞬间,注定你将在血雨腥风中苦苦而不懈地挣扎,一步一步你艰难而执着地前进,前进 。
青砖缝中,记述着一幕幕曾经震天动地的悲壮;烽火台上,写满了勇敢、血泪、善良、智慧……也许,有血红色的青砖,在炮火中化为粉末;也许,有矗立于山颠的城墙,在喊杀声中变为废墟 。
但是,透过斑驳的断壁残垣,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依然是一颗辉煌过并将再次辉煌的璀璨明珠 。
长城,中国人永远的骄傲,长城,中国人不便的脊梁 。
当红日又一次冉冉升起的时候,长城,你将更加雄伟,更加壮大!长城颂卞育能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时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站在古老的烽火台上遥望群峰山川秀美江山多娇不到长城非好汉如织的游人往最陡最险地段涌来思绪飞扬在那人背马驮的时代巨石是如何运上陡峭的山峰整整齐齐地垒起无法知道想象也苍白无力但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永永远远定格在硬朗的青山之巅树起一座民族丰碑镌刻着永不褪色的字痕征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险阻哦,一个伟大的民族
赞美芦苇的诗词有哪些? 诗词如下:1. 先秦:佚名《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
2. 唐代:杜甫《蒹葭》: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
译文: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
3. 今:余亚飞《咏芦苇》: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
4. 唐:白居易《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
译文:风刮着,雪像小米一样落下,芦苇间淅淅索索5. 唐:许浑《江楼夜别》: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
译文:蕙兰秋天露水多,芦苇荡夜里风大 。
6. 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
译文:鹓鸿的背影远去,在鸟鸣声中思念起那片芦苇荡 。
7. 唐:贾岛《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
译文:雨声拍打芦苇的声音,荷花的香气绕灯而来 。
8. 唐:黄滔《别友人》: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
译文:梦里一直挂念着潇湘,思念那片烟水茫茫的芦苇花 。
9. 唐:顾在镕《题光福上方塔》: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 。
译文:夜深更响,惊动了芦苇里的钓翁 。
10. 宋: 曹豳《西河 和王潜斋韵》: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
译文:关河万里寂静无人,明月直射芦苇荡 。
芦苇在古诗中的意象:芦苇在古典诗词中也有其特定意蕴 ,从《诗经·蒹葭》到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 ,芦苇是最早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植物之一 ,综观芦苇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大致代表以下几种情怀:1. 悲秋伤怀:人生如四季,秋就好比人生的中年 ,它成熟浑厚 ,走过青年 、迈向老年。
中国人称年岁为春秋 ,比起生长期的春 、以肃杀为心的金秋以其丰厚、深广给人带来更为细腻的生命体验 ,所以 ,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人们用通过有季节特征的客观物象获得直观的时光感知成熟往往伴随着衰颓 ,生物在秋季成熟 ,也在秋季凋零 ,草叶黄 ,西风劲 ,萧瑟一片。
而芦苇作为一个生命体 ,也有着自然的感召力 ,青青的苇叶变得苍黄不堪 ,苇叶上夏季的晨露也在此刻凝结为白霜 ,只有蓬松的芦花在秋风中 ,摇曳出几分诗意 。
2. 漂泊无依:中国古代讲究安土重迁 、背井离乡、羁旅远游向来是规避灾难性事件的最后选择 ,远游的人们或迫于生计 ,或迫于战乱、王命 ,被动接受这一漂泊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的远游者却很难达到心灵的放逐 ,出于无奈 ,他们在异乡漂泊 ,难以在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中达到通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