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因数》数学说课稿怎么写?( 六 )


以上学情,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教法、学法的一项重要依据 。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热情,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
教材处理:
教材首先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思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
教材在练一练中,呈现了两组找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一组是8和16,另一组是5和7 。第一组是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第二组是找互质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在教学这两种特殊情况时,给出更多的数字,安排了三对数,第一组4和8,16和32,6和24,每对都存在倍数关系,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观察最大公因数,发现每组的最大公因规律 。第二组安排了三对数3和7,8和9,15和16,都存在互质的关系,也先让学生找一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观察、发现每组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然后现去想一想,每组数都有些什么特点,从而概括这两种特殊情况组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
二、说方法
教法、学法选择: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把四基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对本节课主要选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 。同样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为了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和谐统一,我还选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
教学手段:
我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段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探索研究 。主要使用了四种教学手段:
1、学具操作:合理的使用学具能促进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帮助学习建立数学建模 。
2、白板运用:恰当的演示,给课堂带来清晰的'层次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方式 。强大的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
3、实物展示台:有利于反馈的时效性,使反馈的受益面更大,让个别学生生成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学习资源面向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