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写法怎么样?( 五 )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
学习第二自然段 。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 。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 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 。(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 。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
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
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
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高 (耸立)
(抬头一看) 雄伟壮丽 (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