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反思怎么写?( 六 )


意义 。既能对祥林嫂的死因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能让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产生同情,使之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业的布置突破了传统语文作业抄写模式,并与本课教学重点相一致,使同学有兴趣完成,也有效的避免了互抄的情况发生 。
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独立思考也能够参与到讨论气氛中 。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次数多达二十余人次,针对同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 。在复述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3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学生对于生在现今社会下感到了无比幸福 。还有一些同学很想了解那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体制以及人们生活的环境,让我给他们介绍一下书籍 。因此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学生不仅是对封建礼教有了了解,还想对那一个时期的社会形态有更深入了解的想法 。
二、问题反思
针对我这一节课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传授知识的多样性:一位同学在谈到“辛亥革命”的任务时,她只是初略的对这一革命任务做了讲解 。而作为现今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我们学校的特殊性——没有历史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应对这一个问题加以补充和说明,或者是让知道的学生对这一概念加以补充,而我却没有做到以上两点 。
2教学活动的“沟通”和“合作”: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的讨论过程中,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但却缺乏合作的关系 。只问一些“你们想怎么说”,“你们要怎么说”诸如此类的话语 。只是针对我这一堂课该如何合作完成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希望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想出一个方法 。
3教学过程的“内伤”:在语言的组织和语言的编排上还缺乏肖主任在点评时所说的“语文味”,这可能是性格所致,但我觉得主要还是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语文老师,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应“与众不同”,应有文采,而我却没有做到 。
4教学过程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叫的基本都是举手发言的同学,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同学大致能占了班级的一半,虽然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也要考虑到对这些不举手同学在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