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诗词书法 清.王铎的书法作品有哪些特点7( 五 )


8 .董其昌
董其昌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 。“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 , 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 , 他字玄宰 , 一字元宰 , 号思白 , 又号香光居士 , 人称“董华亭” 。万历进士 , 授编修 , 官至礼部尚书 。华亭(上海松江)人 。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为华亭县地 , 清属松江府 。华亭、云间、松江、上海、娄县俱为一地)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 。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 , 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 , 自成一体 , 其书风飘逸空灵 , 风华自足 。笔画园劲秀逸 , 平淡古朴 。用笔精到 , 始终保持正锋 , 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 ,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 , 分行布局 , 疏朗匀称 , 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讲究 , 枯湿浓淡 , 尽得其妙 。书法至董其昌 , 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 “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 , 在当时已“名闻外国 , 尺素短札 , 流布人间 , 争购宝之 。”(《明史·文苑传》) 。一直到清代中期 , 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 , 备加推崇、偏爱 , 甚而亲临手摹董书 , 常列于座右 , 晨夕观赏 。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 , 天姿迥异 。其高秀圆润之致 , 流行于褚墨间 , 非诸家所能及也 。每于若不经意处 , 丰神独绝 , 如清风飘拂 , 微云卷舒 , 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 , 皆源于晋人 。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 。谢肇称其“合作之笔 , 往往前无古人” 。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 , 靡所不精 , 出乎苏 , 入乎米 , 而丰采姿神 , 飘飘欲仙” 。
9 .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 , 一字觉之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 , 加太子少保 , 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 。入清官至大学士 , 擢礼部尚书 。铎博学好古 , 工诗文 。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 , 皴擦不多 , 以晕染作气 , 傅以淡色 , 沉沉丰蕴 , 意趣自别 。山水花木竹石 , 皆用书中关纽 。王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 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 , 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 , 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 他书法用笔 , 出规入矩 , 张弛有度 , 却充满流转自如 , 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 , 笔法大气 , 劲健洒脱 , 淋漓痛快 ,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 , 觉斯则全讲势 , 魏晋之风轨扫地矣 , 然风樯阵马 , 殊快人意 , 魄力之大 , 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 , 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 , 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 , 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 , 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 , 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10. 傅山
傅山 , 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 , 78岁) , 字青主 , 号真山 , 山西阳曲(今太原)人 。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 。傅山出身于书香门第 , 祖上多有文名 , 但至其父 , 家道开始中落 。傅山兄弟三人 , 他排行第二 。兄与弟都是平常之人 , 惟独傅山自幼聪敏 , 博文强记 , 勤奋好学 , 善于思考 。他继承家学 , 并发扬光大 , 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 , 傅山皆善学妙用 , 造诣颇深 。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 , 在清初诸儒中 , 无出其右者 。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 。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 , 几乎可以乱真 。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 , 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 。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 , 极为古拙 , 然不多作 , 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 , 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 , 外表飘逸内涵倔强 , 正象他的为人” 。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 , 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 , 皆端庄遒劲 , 刚健有力 。他总结出“宁拙毋巧 , 宁丑毋媚 , 宁支离毋轻滑 , 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 。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 , 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 , 更加丰富 , 更有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