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吟诵王恩保 吟诵的吟诵概况

二、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 。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 。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 。特别注意,自己不能随便编调,如果走音的话后果自负
三、吟诵者可以用基本调吟诵任何诗词文赋 。只依字句和情绪做微调而已 。但是,这不是好的吟诵 。真正好的吟诵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因为吟诵是自娱,没有感觉的诗文是不去主动吟的 。这些喜爱的诗文经过反复吟诵,琢磨烂熟,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会又有改进,形成独特的曲调 。
四、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 。其初级要求为:
1、平长仄短 。其中平声指1、2声,仄声是3、4声 。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 。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 。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
注意:
1.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
2.入声字在古代有许多,例如月等,必须读的短而快 。
3、依字行腔 。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 。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 。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
4、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 。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 。北方也有,而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为突出 。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 。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 。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 。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其余如车读如驹等,因与吟诵调关系不大,似可不必太严 。
符合此三条要求的,方为吟诵 。掌握此方法的人,可以吟诵任何作品 。
五、吟诵的中级要求为:
1、运气发声 。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 。
2、腔音唱法 。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中国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 。
3、摇头摆身 。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 。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着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 。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因而以摇为主 。
做到这三条,其吟诵方有味道 。
六、吟诵的高级要求为:
1、情通古人 。吟诵就是反复琢磨作者的原意,体会诗文的涵义 。终有一天,豁然贯通,与作者之心越千百年而相通,此篇之吟诵始成 。
2、自成曲调 。某些特别有感觉的篇目,才会反复吟诵,终至情通古人,而此时此篇的吟诵调,定与基本调有了比较多的差异,而只适用于此篇 。
3、修身养性 。吟诵者把吟诵作为自娱、学习、健身的手段,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吟诵对于身心健康、养气养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
做到这三条,吟诵方至化境,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一、汉语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传承、学习的语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诵、念四大类 。念,就是用口语读 。诵,是艺术化的念,强调清晰准确和语气情感,但没有音阶 。吟,有音阶,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 。吟和唱的区别是:唱是音乐为主,语言为辅,目的在于欣赏曲调;吟是语言为主,音乐为辅,目的在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内容 。
二、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 。我们根据文献考证和采访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 。在古代人的概念里,吟,即吟咏;诵,即诵读 。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 。吟咏一般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个别的没有音阶曲调 。诵读很多没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有音阶曲调的 。为此,我们现在按有无音阶曲调,来区分吟和诵 。
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之不足故有咏歌 。文学本来就是通过非口语的形式来表达口语不能“尽”之“意” 。诗词文赋,哪里有用口语形式写成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本是一种声音 。文字只能反映语音的音质,却不能说明语音的音长、音强、音高 。把文学当作文字来解释,或当作口语来阅读,又怎能体会文学的涵义?用什么声音形式创作,就当用什么声音形式欣赏 。古代的诗词文赋,是用唱、吟、诵三种形式创作的 。昆腔之前的唱已基本不存,所以唯有吟诵的形式最能接近原貌,最可体会涵义 。古代的诗词文赋,皆可吟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