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力主抗法兴办洋务,他襄助维新却守旧,他是难扭国运的中枢重臣

面对当时西方先进的技术,清朝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愚昧无知妄自尊大的,曾经有不少远见之士主张改革学习,张之洞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高级官员,他从学政做到巡抚、总督,直到军机大臣,在晚清政局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过去他只被看作是一名封建官僚,否定意见居多,近几年史学家开始注意对他的研究 。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饱学硕儒的清流派领袖
张之洞(1837一i909),号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 。他从步入仕途之始,就对朝中诸多问题持独到见解 。早年在主持浙江乡试和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期间,取舍考生的标准便超越世俗,开风气之先,他重品行,重实学,志在扭转空疏学风,为国家培养人才 。他不拘文字格式,考生考卷不合旧清规戒律而被录取者甚多,唯义理悖谬者,虽只一两句话,必予黜退 。根据这一标准,大批有用人才脱颖而出 。
【他力主抗法兴办洋务,他襄助维新却守旧,他是难扭国运的中枢重臣】光绪五年(1879),张之洞补国子监司业,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 。同年,清廷因俄国侵占新疆伊犁,派左都御史崇厚赴俄国交涉索还伊犁 。崇厚昏庸无知,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这一条约名义上收回伊犁,但西境、南境被沙俄宰割,伊犁处于俄国包围的危险境地 。消息传来,舆论大哗 。群臣上疏,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分析俄约有十不可许,坚持必改此议,宜修武备,缓立约,并要求治崇厚罪 。折上,被慈禧、慈安太后召见,特许其随时赴总理衙门以备咨询 。他同张佩纶、陈宝琛共同起草奏折19件,提出了筹兵筹饷、筹防边备的积极建议 。光绪六年(1880),清廷派曾纪泽赴俄,重订伊犁条约 。
当时,张之洞、陈宝琛、张佩纶、黄体芳称翰林四谏,号为清流派 。他们拥戴军机大臣、大学士李鸿藻为领袖,而实际上张之洞是清流派的首领 。在中俄交涉事件中,张之洞的政治声望提高了,并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 。
光绪七年,张之洞受任山西巡抚,当时山西地方贫瘠,吏治腐致,灾荒连年,民生调敝,但他没有沮丧,到任后从整肃吏治入手,采取多项措施,决心改变山西面貌,并开始涉足洋务,但因任期短暂,一切只处于初创阶段,但已可看出他破除陈规、锐意进取的爱国热忱,看出他不是一个尸位素餐的人 。

力主抗法兴办洋务
光绪九年(1883)底,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奉调赴粤,任两广总督,当时抗法形势严峻,张之洞到任后,为筹备战守事宜,可谓竭智尽虑 。他制定总体防务规划,协调内部关系,借款措置军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破除地域之见,在自身财力窘迫的情况下,多方援助福建、台湾和云南的军事行动,并反复陈奏收编原天地会爱国武装黑旗军,黑旗军得屡立战功,击溃西线法军;又启用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击溃东线法军,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