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的开场白( 二 )


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 , 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 。
作者是著名画家 , 以淡墨清雅写梅 , 因与王羲之同姓 , 故称“我家” , 并暗喻其功底 。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
[池头]池边 。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 。
[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 , 指花的颜色 。
[清气]清香的气味 。
[乾(qi2n)坤(k&n)]指天地 。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 , 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 , 没有鲜艳的色彩 。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 , 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 , 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 , 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 , 又能先于众花报春 , 寒气愈重 , 其清香愈加芬芳 。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
本课的墨梅 , 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 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 , 被称为“画梅圣手” 。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
古人写诗 , 注重炼字 。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 , 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 , 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 , 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 , 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
再看末句 , 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 , 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
一个“满”字 , 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 , 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 , 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
“画梅须具梅气骨 , 人与梅花一样清 。
”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 。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 , 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 , 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 , 最后 , 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 , 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 , 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 , 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 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
在这首诗中 ,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 一方面 , 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新竹高于旧竹枝 , 全凭老干为扶持 。
明年再有新生者 , 十丈龙孙绕风池 。
——清·郑板桥《新竹》 [解读]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
龙孙:竹笋的别称 。
凤池:凤凰池 , 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 , 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只今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 , 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 , 字殷功 , 贞元进士 , 官岭南节度使 。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 , 字面简单 , 语言率真自然 , 明白流畅 , 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 , 经久不衰 , 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 。
说到这首小诗 , 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 ,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 。
《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 , 清明独游都城南 , 得村居 , 花木丛萃 。
扣门久 , 有女子自门隙问之 。
对曰:‘寻春独行 , 酒渴求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