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田舍翁 受此厚赠情是什么诗( 五 )


桂花--现代·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 , 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活象只羽毛浸瘪了的鸟 , 我心想 , 她定觉得蹊跷 , 在这大雨天单身走远道 , 倒来没来头的问桂花今年香不香 。
“客人 , 你运气不好 , 来得太迟又太早;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 这几天连绵的雨 , 外加风 , 弄得这稀糟 , 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
”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 看着凄凄 , 唉 , 无妄的灾!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犀--宋·辛弃疾-- 少年痛饮 , 忆向吴江醒 。
明乐团团高树影 , 十里水沉烟冷 。
大都一点宫黄 , 人间直凭芬芳 。
怕是秋天风露 , 染教世界都香 。
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 桂花秋皎洁 。
欣欣此生意 , 自而为佳节 。
谁知林楼者 , 闻风坐相悦 。
草木有本心 , 何求美人折 。
桂花--元·倪瓒-- 桂花留晚色 , 帘影淡秋光 。
靡靡风还落 , 菲菲夜未央 。
玉绳低缺月 , 金鸭罢焚香 。
忽起故园想 , 冷然归梦长 。
木犀--宋·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 , 十分秋色为伊忙 。
一枝淡贮书窗下 , 人与花心各自香 。
月待圆时花正好 , 花将残后月还亏 。
须知天上人间物 , 何禀清秋在一时 桂花歌--宋·毛滂-- 玉阶桂影秋绰约 , 天空为卷浮云幕 。
婵娟醉眠水晶殿 , 老蟾不守余花落 。
苍苔忽生霜月裔 , 仙芬凄冷真珠萼 。
娟娟石畔为谁妍?香雾著人清入膜 。
夜深醉月寒相就 , 荼縻却作伤心瘦 。
弄云仙女淡 衣 , 烟裙不著鸳鸯绣 。
眼中寒香谁同惜?冷吟径召梅花魄 。
小蛮为洗玻璃杯 , 晚来秋翁蒲桃碧 。
玉山亭馆分题--元·顾瑛-- 飞轩下瞰芙蓉渚 , 槛外幽花月中吐 。
天风寂寂吹古香 , 清露冷冷湿秋圃 。
云梯万丈手可攀 , 居然梦落清虚府 。
亭中捣药玉兔愁 , 树下乘鸾素娥舞 。
琼楼玉宇千娉婷 , 中有 仙淡眉宇 。
问我西湖旧风月 , 何似东华软尘土?单见山河影动摇 , 独有清辉照古今 。
觉来作诗思茫然 , 金粟霏霏下如雨 。
春桂问答--唐·王绩-- 问春桂: 桃李正芬芳 。
年光随处满 , 何事独无花?春桂答: 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 , 独秀君知否?
杭州有什么可以带回家的特产? 1.杭州丝绸: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 。
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 , 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 , 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
如今杭州常年生产绸、缎、绵、纺、绉、绫、罗等十四个大类 , 二百多个品种 , 二千余个花色 , 图景新颖 , 富丽华贵 , 花卉层次分明 , 人物栩栩如生 , 许多产品荣获国家部优或省级优质产品奖 , 远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西湖龙井:我国的第一名茶 ,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 , 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 , 民国后“梅”也位列其中 , 业界普遍认为以产于狮峰山的茶叶为品质最佳 。
3.西湖藕粉:杭州的名产 , 但它不产于西湖 , 而主产于杭州艮山门外至余杭县塘栖一带 , 以余杭县沾桥乡三家村所产的藕粉最为出名 , 故西湖藕粉又称“三家村藕粉” 。
这里种植的藕具有孔小 , 肉厚 , 味甜 , 香醇的特点 , 加工制成的藕粉 , 呈薄片状 , 色泽白里透红 , 取一点放两指间捻之呈肉红色 , 面别处所产藕粉则为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