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有道 则知智。邦无道 则愚。请帮我细细解释一下 谢谢


邦有道 则知智。邦无道 则愚。请帮我细细解释一下 谢谢

文章插图
出自论语 公治长 , 原文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说的是宁武子这个人,君王圣明(是个明君),国家治理有方的时候,可以毫不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聪明 。而皇帝昏庸无道,国家混乱不堪的时候,就要装傻 。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 。他的装傻别人是赶不上 。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很有名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 。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朝代完全不同,宁武子却安然地做卫国的两朝元老 。
这里是说的一种做人的态度,不能一味的装傻也不能一味的表现,如果一味的装傻会让领导觉得你无能,而如果一味的表现又会让领导觉得你有野心或者引起领导的妒忌和猜疑 。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原文为: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原文可译为: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
页数视不同版本各不相同
1,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宁武子这人 , 国家太平时 , 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
2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成语“愚不可及”的典故 。
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 , 曾在卫文公、卫成公期间辅政十多年 。在卫成公前期,国家形势安定,宁武子很有建树,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后期,卫国受到晋国的胁迫,国家形势艰危,他仍然坚守在朝中不离开,但表现出愚笨的样子,韬光养晦 , 以等待时机 , 成就国家复兴的大业 。
所以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聪明起来;在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 , 他就糊涂起来 。他的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做得到的,他的那种糊涂是人们做不到的 。”
孔子说的这句话别有深意:在顺境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但在逆境中装傻,坚守在朝中不离开,以图复国大计,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因为这需要以更深刻的坚韧和更坚强的决心忍辱负重,承受不被别人理解的痛苦 。
扩展资料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大夫,朝歌人,名俞,武是他的谥号 。宁武子生长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卫懿公好鹤误国,北狄夺取朝歌城,宁武子及家人随逃难的人群一路东奔 。后来卫文公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并迁都楚丘,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作官,并逐渐崭露头角,受到卫文公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