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超越时空的建筑对话,发( 四 )


当我们站在古人智慧凝结的宏大前,这些知识能让我们在震撼之余,吐露二三字表述心迹,知道从何而来又要往那里去,这就够了 。
这大概也是我们一直孜孜不倦探寻文化根底的原因吧 。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超越时空的建筑对话,发掘木头里藏着的中华文明)》读后感(四):骨相美里的光
如果将留白与刻有时间的砖墙相对而立,在哪里就会浮现,冲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潺潺相连的时间的厚度 。——安藤忠雄
光之??
作为清水混凝土建筑大师的安藤忠雄一直试图将几何形状的建筑与自然中的水、风及光等元素相结合,赋予空间新的生命 。而图中的光之教堂就是他在大阪打造的极富个性的空间,当然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光,这让呆板的混凝土瞬间有了灵魂和温度,图片美只截取了被投射的而形成的不同光束带 。这像极了智慧之光从黑暗里萌发的过程 。如今的我们在盲目惊叹于钢筋水泥建筑的高度,外形构造时,有否停下脚步去看一看内在的美?更何况是古建筑,大约也因为它离我们太过遥远了 。或许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你真切领略藏在古建筑里的“骨相美”—《藏在木头建筑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
由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研究传统大木建筑中的结构与空间设计的扑世禹老师创作的这本建筑文化读物以生动而形象,细致而严谨的语言摘取传统文化中与建筑相关的内容为切入口,解析建筑设计的演变历史,以及实际应用,在帮助读者学习建筑设计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细节 。对于建筑设计回归现代基本生活和建造提供了新的视角 。
书中一共分三个板块即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体系、传统建筑的新生以及以建筑设计启事 。梳理传统建筑发展历程中由发现到学习,从学习到突破的传承脉络,在现代建筑物传统建筑的设计碰撞中重新审视创造赋予的力量 。【趣味的知识点—理性的思索】 关于木头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在【统建筑的基本概念】部分作者对传统建筑的主要建材之一木头做了与众不同的剖析 。“耕者知谷,匠者知木 。” 剖析的是匠人对木头的认知深度,包括生长特性、生长状态、砍伐时间、储存方式等等基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识人善用” 。即因地制宜,因材布局的考虑其作为个体的“成长空间”,同时考虑其作为整体的完整性,并站在不同角度考虑售后维修事宜 。因而作为建筑基本元素的木头并不仅仅只是一根木头,在匠人手中,它有着自己的生命 。
有趣的部分在于作者信手拈来的关于材料本身独特性能的趣味小知识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方的棺材或许收到宗教思想影响,将棺木拼为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