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 。

《寓言》教学反思怎么写?


本课是两则寓言《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对这两则寓言故事都很熟悉 。大多数学生能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课前本人也鼓励学生自查工具书,理解文中词句的关键字意与词意,这也是本课的关键教学,其次也要注意朗读训练,理解朗读角色,角色性朗读,在读中悟寓意 。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与其说是教学还不如说是学生自已完成的,效果还不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习作实践中 。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这对三年级学生不是难点,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完全能读懂一个寓言故事 。加上寓言故事趣味性强,能引起儿童的兴趣,这是文本本身的特点 。本人在本文中却是注重了人物的语言训练 。语言是人物心理,品质、性情的直观再现,几句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往往对突出人物特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南辕北辙》一文中就用了四次对话揭示了故事内容以及去楚国的人不听劝告,执意而行的性格特点 。那么如何描写人物的语言呢?在这个环节,我将习作与阅读同步了,出示了习作训练“——的妈妈” 。效果还不错,学生的写作题材较为丰富“唠叨的妈妈”“倔强的妈妈”“漂亮的妈妈”“自私的妈妈”等 。在学生习作中能准确使用提示语与内容部分的标点“引号、冒号“ 。有孩子写”妈妈的唠叨“时就选择了妈妈平时说得最多的话来写,如”走在路上别东张西望,要靠右边走”吃饭时“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不要挑食,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今天天气有点凉,快去加件外套,把扣子扣好”等 。这些现象都是符合生活实际的,也符合儿童口语的,这样既能再现了妈妈的唠叨,又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
具体选了学生习作,根据学生习作讲评要领,引出语文知识点,从阅读中悟出写作方法 。(学生习作略) 。从学生习作中能体现一种习作中的美——标点 。比起平时在标点上规范多了,而且人物语言也符合人物身分,不能夸大其词,不能胡乱编造,否则文章就失去了真实性,就没意义 。然后在写一事件中,也许人物语言描写较多,特别是对话,这得围绕文章的中心,精选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来写,无关紧要的可以不写,从而做到干净利落,精练紧凑 。
从而也点拨了寓言的表现手法 。从表现手法来看,寓言更多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方法和手段,说古论今,以小言大,借物喻人,引导学生在感知寓言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类比联想,列举一些与故事相类似的生活实例,然后归纳和概括其中的道理,从而理解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