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非物质文化诗词( 五 )


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 。
藏戏,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 。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 。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汉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
中国篆刻,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
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
中国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汉族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
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西省第-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晋政发(2006)46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增补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等项日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通知 [晋政函(2007)125号] 民间文学 Folk literature I-1 董永传说 I-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I-3 广武传说 I-4 赵氏孤儿传说 I-5 万荣笑话 I-6 司马光传说 I-7 牛郎织女传说 I-8 傅山传说 I-9 晋祠水母娘娘传说 I-10 尧王故里传说 I-11 乔阁老传说 I-12 宋Ⅱ子故事 民间音乐 Folk 11 Music Ⅱ-l 左权开花调六 Ⅱ-2 河曲民歌六 Ⅱ-3 五台山佛乐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Ⅱ-5 绛州鼓乐六 Ⅱ-6上党八音会火 Ⅱ-7 文水呱子呔 Ⅱ-8 太原锣鼓 Ⅱ-9 晋北鼓吹(忻州市、大同市) Ⅱ-10 恒山道乐 Ⅱ-1l上党乐户班社 Ⅱ-12 临县大唢呐 Ⅱ-13 九大套 Ⅱ-14 保德民歌 Ⅱ-15 壶关迓鼓 Ⅱ-16 柳林弹唱 民间舞蹈 Folk dance Ⅲ-1 天塔狮舞 Ⅲ-2 走兽高跷 Ⅲ-3 翼城花鼓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Ⅲ-6 踢鼓秧歌 Ⅲ-7 平定武迓鼓 Ⅲ-8 寿阳爱社 Ⅲ-9 汾阳地秧歌 Ⅲ-10 州喜乐 Ⅲ-11 背铁棍 (清徐背铁棍、祁县背铁棍、万荣抬阁、代县峨口挠阁) Ⅲ-12 原平凤秧歌 Ⅲ-13 榆社霸王鞭 Ⅲ-14 武乡顶灯 Ⅲ-15 五鬼盘叉 Ⅲ-16 高平九莲灯 Ⅲ-17 绛县龙舞 传统戏剧 Traditional drama IV-1 晋剧女 Ⅳ-2 蒲州梆子女 Ⅳ-3 北路梆子六 Ⅳ-4 卜党梆子六 Ⅳ-5 雁北耍孩儿女 Ⅳ-6 灵丘罗罗腔六 Ⅳ-7 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六、繁峙秧歌戏六、襄武秧歌戏、壶关秧歌戏) Ⅳ-8 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六、临县道情戏六、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Ⅳ-9 二人台六 Ⅳ-10 锣鼓杂戏六 Ⅳ-11 皮影戏六 Ⅳ-12 碗碗腔六 Ⅳ-13 祁太秧歌 Ⅳ-14 晋南眉户 Ⅳ-15 上党落子(潞城市、黎城县) Ⅳ-16 线腔 Ⅳ-17 孝义木偶戏 Ⅳ-18 碓臼沟秧歌 Ⅳ-19 赛戏 Ⅳ-20 上党二簧 Ⅳ-21 怀梆戏 曲 艺 Folk art forms V-1 潞安大鼓 V-2 太原莲花落 V-3 襄垣鼓书 V-4 阳泉评说 V-5 晋东南说唱道情 V-6 河东说唱道情(盐湖区、永济市) V-7 沁州三弦书 杂技与竞技 Acrobatics and athletics Ⅵ-1 挠羊赛 Ⅵ-2 心(形)意拳 Ⅵ-3 晋阳风火流星 Ⅵ-4 洗髓经健身法 Ⅵ-5 盂县武术社火 民间美术 Folk fine arts Ⅶ-1 中阳剪纸六 Ⅷ-2 平阳木版画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县、阳城县、运城巾) Ⅶ-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Ⅷ-5 黎侯虎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Ⅶ-7 襄垣炕围画 Ⅶ-8 高平刺绣 传统手工艺 Traditional craft sk订l Ⅷ-1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六 Ⅷ-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六 Ⅷ-3 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六 Ⅷ-4 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5 山西面食 Ⅷ-6 云雕制作技艺 Ⅷ-7 地窨院建筑技艺 Ⅷ-8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Ⅷ-9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Ⅷ-13 山西东湖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Ⅷ-18 冠云牌平遥牛肉传统制作技艺 Ⅷ-19 六味斋酱肉传统生产技艺 Ⅷ-20 山西传统琉璃制作工艺 Ⅷ-2l 大阳手工制针技艺 Ⅷ-22 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 Ⅷ-23 稷山麻花传统制作工艺 Ⅷ-24 五步产盐法 Ⅷ-25 福同惠南式细点制作工艺 Ⅷ-26 保德石窑建造技艺 传统医药 Traditional medicine Ⅸ-1 傅山养生健身药膳——八珍汤 Ⅸ-2 《傅青主女科》 Ⅸ-3 龟龄集药酒传统制作工艺 民 俗 Folk custom x-1 民间社火六 x-2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X-3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x-4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x-5 关公文化 x-6 河东盐池文化 x-7 寒食节 x-8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X-9 后土文化 x-10 骡驮轿 x-11 晋祠庙会 X-12 走亲习俗 x-13 河曲河灯会 X-14 背冰 x-15 任庄扇鼓傩戏 x-16 柳林盘子会 x-17 孝义贾家庄婚俗 x-18 裴氏谱系文化 x-19 小店牺汤习俗 x-20 柳氏家族人生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