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怎么写?( 三 )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从而体会 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
3、拓展学习,加强重视积累 。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节课将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朗读感悟法,想像感悟法,穿插自主合作学习法,力求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学习中掌握方法 。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版块 第一版块:赏美景,解诗题
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在开课伊始,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图片,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 。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基础 。意在拉近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营造阅读期待 。第二版块:学字词,明节奏
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品诗句,赏美景 。
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 。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 。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 。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课件图片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 。
2、由欣赏景过渡到自己的感受:想用要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先让学生谈理解: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然后教师补充“西子”与“西湖”的共同点,近而让学生品出诗人比拟精妙,品语言魅力 。并采取多种形式读出这种感受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诗文反复品味语言,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韵律内涵 。在读中检查理解 。此时,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 。从文字到画面,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 。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