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何写?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三国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译文
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
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释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
孤鸿:失群的大雁 。
号:鸣叫、哀号 。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鉴赏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 。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 。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 。”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 。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 。”(《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注家并不了解这一点 。一般读者当然更是无法弄清究竟是何种“忧思” 。不过,《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 。”由此或可得其仿佛 。史载诗人“善弹琴”,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 。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