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夜归诗词( 十 )


鸟急山初暝 , 蝉稀树正凉 。
又归何处去 , 尘路月苍苍 。
《和郑方及第后秋归洛下闲居 同高侍郎下 , 隔》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勤苦成名后 , 优游得意间 。
玉怜同匠琢 , 桂恨隔年攀 。
山静豹难隐 , 谷幽莺暂还 。
微吟诗引步 , 浅酌酒开颜 。
门迥暮临水 , 窗深朝对山 。
云衢日相待 , 莫误许身闲 。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 , 留辞郭中丞使君》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自到山阳不许辞 , 高斋日夜有佳期 。
管弦正合看书院 , 语笑方酣各咏诗 。
银汉雪晴褰翠幕 , 清淮月影落金卮 。
洛阳归客明朝去 , 容趁城东花发时...
关于归隐的诗词展开全部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孟浩然 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 , 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岸向江村 , 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 , 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 , 惟有幽人自来去 。
渭川田家作者:王维 原文:斜阳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 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 , 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至 , 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 , 怅然吟式微 。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 朝朝空自归 。
欲寻芳草去 , 惜与故人违 。
当路谁相假 , 知音世所稀 。
只应守寂寞 , 还掩故园扉 。
...
求《夜归鹿门歌》的意象、意境和明情 。
先写渡口的喧闹 , 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 。
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 , 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 , 浑然成篇 。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 , 渡口喧闹争渡 , 两相对照 , 静喧不同 。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 , 自去鹿门 , 殊途异志 , 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 , 到得庞德公栖隐处 , 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 , 心慕先辈 。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 , 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 , 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
感情真挚飘逸 , 于平淡中见其优美 , 真实 。
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
首句写白昼已尽 , 黄昏降临 , 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 , 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 , 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 , 次句却表现喧嚣 , 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 , 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
第2句: 前句承"渔梁"诗意 , 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 , 写自己回到鹿门 。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 , 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 , 这又是一个比衬 , 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
第3句: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 , 朦胧而迷离 , 山月一出 , 清光朗照 , 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 , 树影清晰 。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 , 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
这微妙的感受 , 亲切的体验 , 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 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 , 至于忘乎所以 。
庞公 , 即庞德公 , 东汉隐士 。
《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 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 , 不能屈 ,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 , 因采药不返 。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 , 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 , 采药遂不返 。
隐迹今尚存 , 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
第4句:这"幽人" , 既指庞德公 , 也是自况 , 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 , 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