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二 )


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读了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教育思想读后感.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到底怎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曾经迷惘,如今阅读了《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心里也是有了一点清晰的影子 。最好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日常生活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爱心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里,它就在我们学生的成长里 。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沉迷网络、惹是生非、反复犯错……一线的教师每天要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心态平和是制胜法宝 。《我的家访不是来告状》一文,于洁用简单的德育叙事,洋洋洒洒一万余字,读起来轻轻松松,这是因为除却于洁老师深爱学生之情,还有她深谙叙事之妙 。于老师叙事欲扬先抑,接班之处,原班主任懊丧的叙说,校领导的郑重提醒,任课老师无可奈何的叹息,W同学满不在乎的迟到,家长会主人公的缺席……我们的心已经沉到海底 。这样的层层铺垫,凸显了W同学教育的难度之大,效果之微,前路之渺茫,也为后文的展开和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和鲜明的预示,使得后面的教育工作更加的难能可贵,后面的转化更加来之不易 。怎样才能给学生归属感?首先,爱一朵花就要陪她绽放;其次,不要试图主宰学生;再次,建立学生的责任感;最后,关注孩子的有点 。
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当我们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一线教师们,在一次次摸石过河的教育中,慢慢体悟出“尊重是教育的真谛” 。他们一边勉励自己坚持,一边学习尊重学生 。
如果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被很多人认为是唱高调,那么“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孩子的天性就是渴望独立,就是爱犯错误 。面对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他所拥有的知识爷爷奶奶的溺爱,所以无论是言行,还是学习,他都是这样或者那样的欠缺 。但是这样的孩子也有诚恳善良的以免,这时班主任要适当“容错”,不能苛求,学习不理想,其他方面却可以相信他们能够做得很好的,所以老师要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有优点,相信他们有决心,相信他们有改变的愿望 。
呕心沥血反被憎恨、用心良苦反被误会,教育和事成了一线教师的一厢情愿?年轻教师经验不足鲁莽行事,从此师生成陌路;经验作祟错怪了学生,老教师放不下面子向学生道歉,很多年后成了扎在心里的一根刺隐隐作痛 。5+2=0,总是有那么多黔驴技穷江郎才尽,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变得更好却总是有心无力,是写隐藏在一线教师内心深处的焦虑与忧伤,一旦打开一个缺口便滔滔不绝 。别以为他们只会怨艾哀伤,就算遍体鳞伤,也要赢得漂亮 。一届届学生流水般走过,抚平心头的痛,一线教师依然是打不死的小强 。孟子云:“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如斯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