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四 )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 。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 。”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 。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读了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是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教育思想读后感 。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一位著名的作家说过,看一个人有两个取向,一是看他“做什么”,二是看他“不做什么” 。有时候,看一个人“不做什么”,更能看出他的精神和品质 。因为“做什么”往往具有共性,而“不做什么”常常具有个性 。
在江苏省教科院教师书院赵国忠主任研究于洁老师而撰写的《天使教师》中,我看到了于洁老师的教育坚持“做什么”;而在于洁老师主编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中,我分明看到了她心中最好的教育坚持“不做什么”——————不告状,不放弃,不气馁,不急躁,不后悔 。
教育不是工业,不可以流水线式地生产;教育是农业,需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教育孩子是一件慢活,试图一下子提高成绩,试图一转眼改变后进生,试图一次活动就建成了班集体愿景,这样的想法百分百不能实现,这样的老师十之八九会失败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告诉我们,“心拉近了,一切都近了” 。小东为什么总是拒人于千里?因为他心里有难言之隐,父母离婚严重影响了他的一切 。而这些,他不能说,不好说,不想说!于是,与大家越走越远,自己越来越孤独,成绩越来越下滑 。老师走近了学生心灵,走进了学生家庭,后来,小东的父母为了孩子而和解,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于洁老师在点评中说,由于小东的班主任崔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信任崔老师,崔老师才可以深入地走进他家,帮助他 。于洁认为,改变一个,可以改变世界!所以,不着急,认真做,从小事做起,从一个做起,从身边做起,你会发现,世界在悄悄地改变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