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太空讲座观后感 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 二 )


10月16日神船13号也将飞上太空 , 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 , 他们分别是翟志刚 , 王亚平,叶光富组成 。翟志刚是神船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船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 。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远操纵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 , 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预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 , 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

科技太空讲座观后感 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

文章插图

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范文3
此次太空授课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当这些奇妙而出色的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我在地面课堂的现场多次听到了学生们的惊呼和掌声 。离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这些美妙现象的震撼 。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纵,比如往水膜上贴中国结时 , 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听众都摒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图标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它被稳稳的贴在水膜上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收留 。
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爱好 。这次授课活动在青少年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 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 。
航天员作为科普教师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了代表我国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与公众的间隔,增进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了解与关注,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情怀的传递 。航天员们清楚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准的实验演示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过人的聪明,出众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体素质,当然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们的表现为我们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
这次太空授课实现了航天工程领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无间协作,这对物理教师的鼓励作用是巨大的 , 我和_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团结的暖和 。这也激励着我们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与其他社会教育气力的联系与合作,从其他领域听取教学意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领悟,从而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