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朗诵会( 二 )


读书的目的不再是满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么 。
透过书本,仿佛更深一层看到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 。
因而拼命的在书中汲取自己的所需 。
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在深夜握着一支笔没命的写 。
我常觉得自己是一位带着钢盔的铁甲武士 。
藉由外物来厚实自己的胸膛,提高获胜的机率,可脆弱的骨子里还是有些许怀疑,眼前胜利的战袍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所以,宁愿穿着单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剑,击溃我的敌人,哪怕是赔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紧,那才是我要的真实感 。
所以读书,所以写,所以要厚积而薄发 。
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那一缕袅娜的书香,书的精魂,要让自己不断的强大,只有读书,养气 。
去书写一篇又一篇的文字 。
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随时会染红我的白布衣,也是骄傲的腥味 。
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时候,我依然坐在灯旁,凝视那经久不曾翻动过的书页 。
一缕书香,就这么在我的魂梦之中飘舞荡漾,而且越发的浓烈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精魂. 沐浴书香两三片绿叶漂浮于微黄的水中,清香怡人,融入于口鼻之间,这是绿茶的香气 。
奔腾的气泡跳跃于棕色的水中,甘甜大方,恰入于唇舌之间,这是可乐的味道 。
书的墨香呢?清清淡淡,却能令人心神明亮,眼明心净 。
书的味道呢?人生百味均有之,美妙无比 。
在我“呀呀”学语时,我就已经与书邂逅了,最先读的是一本童话书,故事里的公主王子总是我最先遐想的对象,曲折的故事情节,美好的故事结局,都令我心醉不已 。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部诗集,这部诗集让我与唐宋八大家进行对话,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品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情,想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念……每一次品读都像与李白“对饮成三人”,与李清照划舟小饮,那淡淡的离愁是李清照心中解不开的结……与诗人同喜同悲,在诗境中,我总能找到自我,进行一次完美的诠释 。
我想,在我的生命中,要是失去了书,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
书,是我...
适合朗诵的古诗词?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 。
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 。
《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
"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 。
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 。
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 。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 。
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