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说课稿( 三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
2、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
由于这篇课文用拟人方法说明事物,语言风格生动具体,属于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说明文,让学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实说明与文艺说明的区别有着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学确定为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一篇写作训练的课文,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在教学上,要体现利用课文充当范文,为学生提供写作仿效的“范本”,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初步学会写一般的说明文的思路 。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 。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
新课导入—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小结课文—作业设计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 。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
(我的这种导入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 。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