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怎么写?( 二 )


27.辞:诀别 。
28.运遇:命运遭遇 。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 。
29.余命:剩下的生命 。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 。此二句指嵇康领悟了自己的命运,把死前的残生寄托在了弹琴的片刻时间 。嵇康临刑前详情:《晋书·列传十九·嵇康传》云: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翻译:嵇康将在东市受刑,有三千名太学生想拜嵇康为老师,他没有答应,而是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了琴来弹,说:“从前袁孝尼想拜我为师,学习《广陵散》曲,我都严守秘密(没有教他),这首《广陵散》,从今以后就断绝了啊!”
30.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 。
31.寻:继续
32.驾:马车 。言:语气助词 。将迈:将要出发 。
33.援:提 。翰:笔 。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
赏析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 。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 。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 。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 。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 。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 。“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 。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 。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 。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 。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 。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 。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 。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 。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 。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 。”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 。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 。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 。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