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计划如何写?( 五 )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 。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 。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 。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 。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
(2)抓好重点 。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 。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
(2)方法灵活 。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
(3)精选试题 。概括说,就是选、读、译 。选的关键是精 。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 。译的关键是准确 。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仔细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 。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 。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有利于制定准确的复习计划和复习重点 。